孟祥庆 王维青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 2516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 251600
摘要:在科技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科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初中学科教学在我国教学事业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是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要对初中学科教学给予高度重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对初中学科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阶段;学科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思想日益深化的环境下,中学教育担负重要的教学使命。具体落实到各学科教学。初中学科教学要紧紧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有效发挥各学科的教学优势,协同进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为高素质、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社会稀缺人才[1]。
一、重视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
老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又从老师言传身教中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审时度势,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对学生性格与人格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崇高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初中老师还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自信的学生懂得尊重、理解老师,老师也要付出真心和爱心,关照每位学生健康成长。不在课堂上体罚、讥诮学生,而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不会因考试分数降低而打压学习,多给予赏识教育,有效平衡学生心理,教导表现突出的学生戒骄戒躁,学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2]。
二、重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点滴的新发现,也算是一种创新。
初中学科教学活动通常从“预习、讲课、复习、作业、评价”等环节展开,与备课、授课、辅导、批作业与考核是一脉相成的关系,若在某个教学环节出现问题,则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各科教学都很重要,主要涉及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老师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课堂上,学生在几分钟内浏览教辅材料,了解课本知识,圈点重要知识或疑惑,尝试复述相关内容。老师的教学语言,或展开知识演示活动,均会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老师可创设“教学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手脑并用,可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假设,也是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练习时学生若对某个知识点产生质疑,则老师要伺机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总结、探讨等途径解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3]。
三、重视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人才的竞争。初中时期的学生已初步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初中学科教学中,要从学科教育角度、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学科历史发展规律,或列举实际生活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竞争现象的必然性,树立正当的竞争意识。同时,老师还要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合作二者的辩证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初中很多学科教学理论和案例可以体现。生态平衡原理告诉人们在竞争中图存求胜,在合作中健康发展,所以,无论在求学道路上或未来的职场生涯,学生都要竭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寻求与他人的合作,求同存异,彼此取长补短,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4]。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本领,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科老师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创新能力、竞争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深化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形成开拓创新、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参与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初中学科教学的初探[J]. 现代教育, 2016(12):10-11.
[2] 罗锋, 陈瑛. 多媒体在农村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 No.148(06):43-43.
[3] 张学军, 党文晶.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现状,问题,建议——以"中学学科教学设计"类课程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038(009):108-114.
[4] 左方慧.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学科教学的创新[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