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影
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是时代赋予高中思想政治课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使命和担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上充分体现“聚焦思想政治学科素养”这一要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强有力载体。基于上述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就活动型课堂教学应用的必要性、策略和体会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活动型学课程 活动型课堂 学科素养 高考
最新修订的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这是课程改革的两大重点要求。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层面,还是从现有的高考考查方式上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转变教学理念,做好迎接新课程的准备。本文主要围绕高三教学活动,依据现行的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就如何落实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
一、构建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并非一个新事物,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教学领域领域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我个人认为活动型课堂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策略之一,它通过创设学科情境,以活动为线索贯穿课堂,这里的活动既可以是课内活动也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释疑中逐渐形成学科素养,以达成课程目标。
(一)活动性课堂的构建是课程改革和高考考查方式的客观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是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随之而改革。
从近几年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看,突出国家意志,凸显时代的主旋律。在高考当中充分展现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核心价值、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这四个基本方面贯彻于试题的始终。这些都成为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突出特征。如果不变革我们的课堂,不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那么我们的学生是无法有效应对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需要。
(二)活动性课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渠道。
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当代高中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做出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我们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应该体现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活动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思想诉求,围绕学科内容,设置议题,开展课内或课外的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感悟学科道理,扩充知识容量,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学生成熟而理性的思维。
二、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关注社会生活,课程内容问题化、议题化。
我们以往的高三课堂教学模式是起点是教师知识性内容的阐述,传授知识成为课堂的中心内容。可以将其流程概括为:学科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训练三大环节。活动性课堂教学是对以往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它的起点是问题,是将学科知识、学科理论转化为生活化的问题或议题,这是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提。可以将其流程概括为:设置议题,创设情境—围绕议题,各抒己见—明辨是非,价值引领—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列举一个课例来说明,活动型课堂在我的高三课堂上是如何操作的。例如在二轮大专题阶段,我确立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一议题,首先提前一周让学生上网收集关于“一带一路”的资料,对于学生收集哪方面材料要有明确要求,这里要由教师出示提纲。我出示的提纲如下:1.该战略由哪国提出,涉及到哪些国家和地区。2.请你列举一个沿线国家,说说该战略的实施给该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3.该战略得到了沿线各国的广泛认同,但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有人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政治的工具,对此请加以驳斥。4.“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列举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事例,并说明“一带一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积极影响。
我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基于这样几个目的,第一串联知识: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第二锻炼能力:获取和借读所给信息的能力、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
活动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应是学科知识的阐述者,应是富有创新的质疑者。
而这些的实现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创设富有探究性的学科议题,创设人人都愿意说、人人都有机会说的奖励机制。
我认为活动型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小组间的比拼竞争,优秀小组的奖励,能够有效地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
下面我将通过课例来说明我的观点。例如,在距离高考还有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下发了2014—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开展的议题是1.这五年全国二卷在考什么(所用材料和考点),2.怎么考的(问题的设计、问法),找一找高频考点是哪些,哪些考点还没考过,3.能否结合我们训练过的模拟题对2019年高考进行预测。
议题确定后,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负责一本必修教材,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展示。这一设计意图是: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习题课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预测,加深对高考题模式的理解。
(三)以教师为主导,注重价值引领。
活动型课堂教学看似是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可以解放了或者说可以不用教师发挥作用了。这显然是个错误认知。活动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或缺,教师作为引导者,基本任务是保证课堂按照流程进行,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导引,适时地进行价值引领。创设情境,设立议题,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议论,那样的话活动型课堂就会流于形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在于实现课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当议题的讨论结束后,学生的思想交锋完成后,教师必须就讨论的议题给出结论,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下面我将列举一个课例来说明这一点。在复习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时,在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史实从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巨变角度分析民族精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确立的总议题式从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魅力。议题确立后,并不是教师就可以放手了,后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至关重要。因此我寻找了百年沧桑巨变的三个典型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后。收集这三大时期的资料,下发到小组,确定好每一小组所要交流的角度,发言稿校对,思路指导。课前师生充分准备后,课堂授课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师生的充分准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可见活动性学科课堂,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发生,更重要的是课前和课后的学法指导。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我们始终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认同党的领导,认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四)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强化课堂管理。
议题化教学,活动型课堂,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新事物。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有事前的培训,让学生知道流程,知道课前应该做什么,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课前布置的任务完成的情况,课堂秩序的管控,这些都需要教师来把控。这些细节处理不好,活动型课堂只能是流于形式,活动型课程目标将无法实现。
三、有效运用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新课程从本质上讲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给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带来说了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时机。思想政治教师转变课程观念,确立大课程观,把课程融入生活、融入国家发展、融入时代。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引领课堂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奠基。
(二)优化案例情境,精准确立议题。
贴近生活的情境和议题是提高活动型课堂教学效果的 “助燃剂”。立足学情,关注生活,精选情境和议题才能构建有效的活动型课堂。结合我自身的实践,我认为情境和议题确立总的原则是: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议题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小切入点;所选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带有思辨性,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三)评价机制要变革,过程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恰当运用会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力,带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活动型课堂教学既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那么仅仅以考试作为唯一的标准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应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以我采用的评价方式为例:以月为单位,通过自评、他评和课堂记录,分别评出优秀小组、优秀组员、积极发言个人、月考成绩优秀奖等,每次都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品,给家长发表扬信,上班级宣传栏。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的付出既得到他人肯定,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认同感,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年04期
[3]杨维风.以议题为纽带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 2018年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