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山东武城第三实验小学北校区 253300 山东德州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一改之前的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得到了小学教育教学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小学效果。按照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其中便包含着创造性思维。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论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期望可以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旨在实现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小学体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再比如体育教学场地建设力度不够,导致日常性的一些体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本文重点从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通过逆向思维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现作如下的论述。
1.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本身便有着显著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学生对体育教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进一步凸显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更多的去应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将生活化的体育知识融入到课堂中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继而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织渔网”这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即“同学们,海上有很多的鱼,老师想要把它们打捞上来,应该怎么办呢?”此时有很多的学生会提出使用渔网来捕捉,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这一思维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来分成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去开展织渔网的活动。在织渔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小的要求,并充分确保这些小的要求在学生思考探究后可以顺利解决,这对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裨益。按照陶行知先生“六个解放”的思想,多创设一些游戏式的体育教学情境,尤其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待创设学习情境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以此确保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感知体育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1]。
2.通过逆向思维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角度去来看待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去反向思考,形成逆向思维。就体育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应用优势来说,教师通过应用逆向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固守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体育知识,并掌握更多锻炼体育能力的方法,通过长期开展逆向思维教学,必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简单的对理论知识作一讲解,而后为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规范,学生则在一旁照葫芦画瓢,按照教师所给出的指导来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不是错误的,但绝对不是最好的,在教学的适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为不利的一点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去主动思考,会存在过度依赖老师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多多使用逆向思维来教学,比如在跑步这一体育活动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做一个错误的示范,而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这一个错误的示范,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错误运动的危害性,以此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相信通过应用逆向思维来教学,学生的大脑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在面对一个体育问题时可以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认真仔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也可以由此得到培养。
3.不断优化教材内容
要确保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培养,教师不单单要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要从教学内容上来着手,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优化。就小学体育教学当前阶段所使用的教材来说,其过于注重向学生普及体育方面的知识,介绍体育项目的有益性,本质上存在着灌输式的特点,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点,但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若是长期开展这样的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要积极做好教材内容的优化完善工作。
在教材内容的优化完善时,要进一步凸显出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重点,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教学,均要对教材内容作合理性的删减,结合学生体育发展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来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为例来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发展需求,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主题活动,要充分确保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导向,引导学生参与其中[3]。比如在两人单足这一体育运动时,教师只需要将学生介绍相应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即可,不需要对学生的完成方法作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掌握的方式来完成动作。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得到激发,而且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基础。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会产生很多的交流沟通,若是没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必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质量。就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来说,其不单单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强有力基础。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尊重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的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确保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疼爱。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大大方方的去表扬,树立学习榜样,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5.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体育素养的培育工作,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渗透至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材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应用逆向思维教学四个方面来着手,打造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新模式,同时要在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体育游戏,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颜卫忠.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7):42-43.
[2]金小荣.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游戏的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7):164.
[3]方之教.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6):237.
【作者简介】李爱华,1972年4月,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本科学历,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