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木贾街道办兴义市木贾小学,贵州黔西南562400
【摘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之下,我国教育改革进度正在不断加快,教师亦应及时转变理念,着力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分析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以期为诸位同仁提供可借鉴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伴随教育改革深入,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越发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予以培养,并提升其艺术涵养,在实际教学中具较高应用价值。合唱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可体现出队员整体凝聚力,强化学生合作能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并对其声乐水平进行锻炼。但在实际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教学有效性可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即针对其有效性方法展开分析,以供借鉴。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因合唱教学对于学生之间配合能力、各个声部均有着较高要求,故在教学时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对于合唱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会导致合唱问题出现,使学习难度增加[1]。针对此,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以增强学生积极性。同时,为使学生配合程度增强,需进行机械性的反复练习,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教学方法欠科学
在合唱教学中,因既往的重视度不足,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不够科学的现象,以至于其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多数学校在合唱教学中,所采用的是机械训练的方法,虽可使队员之间默契度增强,但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感,同时对合唱技巧的忽视,使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片面性,未能实现全面培养目标。
(三)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度不足
这一情况的出现,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其一为学校重视不足,导致相应的教学设备欠缺,甚至由其他非专业老师兼任音乐老师,难以保证教学水平,进而影响到合唱质量。其二,教师本身存在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因合唱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教学难度更高,需教师定期对自身教学水平予以提升,但整体环境的低落,使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多存敷衍情绪,并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指引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诸多学科教师的首要责任。在实践中,教师应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进行认真分析,并拓展教学方法,灵活对现有资源进行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2]。
如《大鼓和小鼓》,该曲目较为简单且短小精炼,为小学生常用的音乐启蒙材料,教师可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节奏游戏对学生热情进行调动和激发,并将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之后学生分别进行大鼓、小鼓的演唱,可以先分开唱,再合唱,以使学生收获知识和乐趣,做到“寓教于乐”。又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演绎中,教师可对其中有特点的乐章进行选取,让学生对其魅力进行感受和领悟,带给学生巨大的合唱震撼感,使之明白合唱意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兴趣。经由合唱训练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增强其认同感,及时解决合唱教学中的问题,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合唱,继而达到更佳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新课改后,学生主体地位予以明确。但虽如此,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且高质量学习。尤其音乐合唱教学,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将直接对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乐器、课件以及语言等达到良好教学目的,并立足于实际情况予以问题分析与解决,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如《我们的田野》,在合唱中,多以二声部演唱予以展示,一声部节奏较为舒展和平稳,二声部需复制一声部。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无法做到完全一样,即便多次循环仍未达理想效果。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以师生合作的方式予以教学效率提升。即教师演唱一声部,学生演唱二声部,以让学生对歌曲旋律、内在情绪进行感受,随后再让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二声部演唱,以使学生对于合唱有更深的理解,于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情境,加深歌曲认知。
(三)增强合唱技巧指导与乐器融入
首先需从学校层面予以音乐教学的重视,并切实转变教师理念,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优化音乐教学质量。其次在合唱教学中,除学生默契程度需给予重视外,教师还应关注对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以有效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3]。在气息控制方面,需保证气息的稳定性,方可使合唱效果提升。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小学生并未经过专业气息训练,故合唱中气息不稳的情况较为普遍。为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呼吸技巧训练,以使其气息稳定性得以保持。在音准控制方面,教师需针对学生节奏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关注,避免抢拍或慢拍情况的发生。比如说《送别》,教师可划分整首歌曲为几个段落,令学生分段练习,对于其中节奏把控不准或跑音等现象予以及时纠正,并且对于学生声部转换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使各声部衔接与转换质量得到提升。此外,乐器在合唱教学中可起到有效辅助作用,教师可通过乐器的使用,使学生对于歌曲中音调变化情况有所了解。比如说较常使用的钢琴、竖笛等,可使学生对音准变化有最为直观的感受。比如说分声部的练习中,可以钢琴辅助一声部,而二声部则用长笛辅助,以使学生可明确划分各声部。而且,对乐器的应用还可使课堂教学更为灵活和多样,可提升合唱音准准确性,达到小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程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需教师重视日常教学,做好相关工作,以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建议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其兴趣激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并重视合唱技巧的指导与乐器的融入,以使学生演唱形式更为规范,质量与效率提升,完成小学生艺术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恩燕. 合唱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 北方音乐,2019,39(06):168+173.
[2]丁梦娇.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黄河之声,2019(09):99.
[3]叶子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