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唐波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及时做出改变

        唐波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6383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及时做出改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阐述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添砖加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进入新时代,经济与科技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改善自身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的进步也会加剧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竞争,由此,学生不仅要增强自身各项科技知识储备,还要加强人文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这既没有将历史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对历史的重视,在历史学习中产生困境。然而,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了解和深刻认识变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在培养历史素养的过程中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核心素养当做教学目标,要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富含趣味性的素材融入历史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的提升,转变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观念;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由此,学生在以兴趣为探索目的的过程中会改善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提高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各科成绩,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历史课堂中将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促进历史课堂高效推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提高自己的素质。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创新自身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促进多元化课堂教学的构建,助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塑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
(一)穿插史料引导课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素养不同,因此,对于抽象的唯物史观理解起来难免会存在一些困惑。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选好的历史资料,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史料中探知历史规律,结合历史人物和事件分析的学习,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学生也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逐渐形成唯物史观,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章节时,由于影视作品对历史戏剧化的改编,导致学生日常接触到知识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存在一些出入。那么,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分析,找出历史人物和影视作品中的出入。同时,在学习和探究中,教师创设学生课堂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汉武帝和少数民族匈奴的首领,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历史事实中懂得国家的统一对个人与民族的影响,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而让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能让学生在考试中提高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有深刻地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单纯对知识点进行背诵不利于学生树立时空观念,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再进行背诵,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有效尊重学生在历史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和同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互动性。
        例如: 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时,教师要利用该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各自特性进行分组实践,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清楚自己只是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表对历史事实的见解,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社会生产能力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中分析文艺复兴对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三)以史为鉴,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塑造学生历史世界观是新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搭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要求学生针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解读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剖析探究,从而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内涵。在分析的过程中,尽量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其结合历史分析,并做出准确、通顺且合乎逻辑的教学指导。并要求学生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内容做进一步探究,从而让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教材作出解释,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素材,继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在学习《探究 < 清明上河图 > 展现的社会风貌》时,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需要结合宋代的历史事件和内容融入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清明上河图》中呈现的现象分析,从而在历史和图画中描写内容的对比下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并在进一步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也需要结合《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的丰富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历史事实讲解阐述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想要搭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分析,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作出努力。在学生积极探索和教师主动引导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素养,继而推动历史有效课堂的建成。
参考文献
[1]梁艳.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13-114.
[2]李瑞鸿.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中),2019(11):156-157.
[3]张廷桥.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