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伟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太平中心小学 441500
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小学阶段处于学生的启蒙时期,此时学生对于汉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更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制定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优化模式
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学校生活虽然枯燥,但学生的生活不是真空,校园有趣事、家庭有生活、社会有热点,无一不可入手,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联想去构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这里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在阅读中学习语言,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文章是用语言表达的,不学好语言,就无法写好文章。要让学生从读中提高理解、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认识、体会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在教学时应选取重点的和有特点的来教。每课的语言教学都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该课教学内容,在精读课文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四步方法,让学生学习、品味。例如:我教《将相和》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时,先从语言入手,把这个词“拿”出来:“课文用哪个词语概括了这个故事?”(负荆请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背着荆条上门请罪)“课文是怎样描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呢?”从而导入读中,让学生钻进去。这样,学生很容易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在文中是指:廉颇认识到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一个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对方认罪,真心地请对方惩罚。这样,既引导学生自读了课文,又凭借课文深入理解了词语。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运用—“你自己或你的周围发生过哪些‘负荆请罪’的情况呢?”让学生仿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句式,学好表达。
我这样教学,学生理解深,一遇类似语言环境,学过的精词妙句便会从脑海里跳跃出来,作文的能力也就会得到落实和提高[1]。
二、帮助学生挖掘作文的素材
无话可说,是小学作文难的重要原因。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寻找作文源。
第一,观察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教给观察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文,写出的文章一般都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第二,活动作文,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外出春游、举行一场篮球比赛、开展一次“我把风筝放上蓝天”的活动等。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2]。第三,听故事作文,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讲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然后让学生把故事复述出来,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时再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第四,想象作文,把学生画的一幅幅有趣的图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再写下来。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第五,写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双休日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是学生亲自参加的劳动,所以这些习作大多真实感人。
三、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有关写作的教学活动时,应首先把教学中心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由新颖的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由阅读文章展开相应的写作练习,从课本内文章中摘取好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再用于自身的写作中,由此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1]。例如,教师在教学景物相关文章时,可以通过讲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其中的景物写作技巧,使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填空式”的方法,给出学生一个大概思路主干,然后引导学生在其中添加个性化的内容,使学生有可自由发挥、讨论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3]。
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教师吃透教材,加强自身的修养,联系实际,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小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61.
[2]朱智玲.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08.
[3]李林原.浅析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