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航
哈尔滨市友协第三小学校 150060
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同的习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思想发挥的特点,不同的习惯可以有着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改变,每个人的习惯养成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孩子的习惯养成极为重要,家长的行为习惯,老师的教育方式,同学的相处习惯,都可以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发展习惯,俗话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的影响力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之地,作为老师,我是学生路上的领航员,通过我的教育可以引领孩子的发展,通过对孩子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了解更多的习惯的好坏,那如何对孩子的教育有何种办法,如何教会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养成习惯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会赢得别人对自己更多的尊重。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在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过程,也是在体会自己为什么需要被尊重的过程。
记得在去年的某节课上,大家都在专心致志的上课,而底下的一个学生却在哪里传纸条,当我把那张字条收上来看的那一刻,里面的内容让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是学生们之间给其他同学起外号,并且起外号的那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在那么多同学情况下,两个孩子在哪里喊着外号,我及时制止,小女孩哭了,下课我对那个男孩进行教育,但我发现,孩子对尊重这个词尽然是无知的,当女孩家长到来的时候,男孩家长的素质更加让我想不到,这可能就是家庭的影响吧,男孩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同样的语调回应大人;让我难以想象这还是一个小孩能有的反应,如果父母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同时,在没有互相尊重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也很难学会尊重别人。当夫妻之间经常出现不尊重的言语和行为,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受到很大的影响。后面我和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发现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首先就得从父母尊重孩子以及夫妻互相尊重做起。孩子是爸妈经常吵架,这样的场景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 其实对孩子的尊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也一样,我们不能仅仅把“尊重”两个字挂在嘴上,而是需要体现在细节、落实到行动上,最终,男孩给女孩道了歉,这个可能会使孩子有一些领悟。我能够发现孩子的问题,家长能够理解我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在学校也发现了很多小孩的礼貌问题,有的小孩见到你会跑过来给你鞠个躬说个老师好,但有个孩子却不同,表达尊重从礼貌开始 礼貌是尊重别人的一个重要体现。我组织了一次小活动,针对孩子的礼貌问题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把现有的礼貌的含义和交往的形式都表现出来,当孩子开始社会交往时,礼貌用语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通过活动,孩子们都能够知道如何尊重理解他人,家长的反馈也很好。礼貌这是一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顺畅的语言,也是对别人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在充满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能够懂得礼貌待人。 如果孩子身边的人时时处处都讲礼貌,喜欢使用礼貌用语,通过潜移默化,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当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礼貌的言行举止时,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美:“你刚才对我说了‘谢谢’,让我感到很开心。宝贝真棒!”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学会如何通过礼貌的言行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学习教育我相信孩子可以有很多的收获。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对尊重的理解都不同,表达尊重的方式也不一样。 如今很多父母也会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礼貌,不尊重父母。不尊重他人,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之一。究竟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教育专家付小平为我们开出了三大处方。
在生活中多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更多的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成长,更多的去熟悉自己周边的人,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分清楚如何更好的去把握分寸,在学校我很好的教会孩子的如何更好的去跟同学和朋友的相处,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天真浪漫的,孩子所想的问题都是在他们的那个空间里所局限的,但是他们很善于观察和学习,通过我和家长的行为举止,他们可以通过家长身上来学习这些东西,正确的处理好与自己朋友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处理好朋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要加强班级建设,巩固好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孩子们团结互助,提升自我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更好的维护同学们的关系,我自身起到带头的作用。
养成好的习惯至关重要,要想孩子尊重家长,家长更加要去尊重孩子,在家长座谈会上,我和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对他们提出了很多的建议:1.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纯真,他们最愿意跟好朋友心贴心地交流。如果从好朋友的角度,他们会分享自己的快乐,也会告诉不好的消息,不会经过筛选和过滤。如果面对的就是一本正经的父母,他们更愿意报喜,而不愿报忧,展现给父母的就是自己好的一面,把不好的地方故意隐藏。 2.蹲下来跟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以及跟孩子平等交流,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而要尽可能做到平视孩子,父母就需要养成蹲下来跟孩子讲话和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 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3.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当孩子高兴的时候,总会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这就需要父母能耐心听孩子说完。如果孩子正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时,父母随意插嘴或打断孩子,一是会干扰孩子的思路,二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根本不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的后果就是,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跟大人讲话,甚至还有可能模仿父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4.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一切都得听父母的安排。其实,无论孩子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千万不要轻易打压他的想法和见解。 理解尊重从家庭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从遵守规则到为人处事,父母都有很多机会教孩子学会尊重,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尊重。
老师如何去教,成为一些热点话题,现在的孩子打不得,只能更多的说服教育引导,有时候这个方面我很矛盾,不知道如何去与孩子们交流,只能有用比喻(换位思考)的办法多方引导学生。让他们不但认同这些,也愿意身体力行。另外就是身教,身教是榜样作用。就像我前面说的,受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有素质,或高素质。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作用,孩子也会去模仿,学习,从小在他们的内心就会留下一颗种子,种子如何去发芽,需要老师的因材施教。只有我自己把自身的素质提高了,让孩子们跟着我们去学习,孩子的发展才会有着好的一方面。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担心的问题,我也有所了解不同国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每个家长都是为了自己孩子好,没有能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好一点,但往往是出发点的错误,和自己期望过高,要求过于严格导致的,孩子慢慢开始叛逆,这时候应该加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共同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提升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让孩子有一个完美的童年的同时更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考验,只有能很好的坚持下去的人,才可以有着一个很好的未来,加强自身的提高,不仅仅是语言的提高,更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不仅完善自己,更能很好的为国家做贡献。同是我作为老师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