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张亚楠1 刘伟全2
[导读]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推进,需做好土地规划,保证耕地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土地资源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1身份证号码:37018119870920XXXX  山东济南  250002;2身份证号码:37068519941016XXXX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推进,需做好土地规划,保证耕地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土地资源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本文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项目资金管理的问题,进一步从财务视角出发探究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审计
        引言
        在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土地开发整体属于重要任务及内容,也是必然需求,而土地开发整理需要资金作为支持,因而较好开展资金管理也就十分必要。就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实际情况而言,其资金管理工作仍旧缺乏完善,有一定问题存在,因而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资金管理加强认识,并且应当以有效措施对资金管理进行完善,从而使资金管理质量及效果得以提升,确保资金更好利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问题
        1.1预算编制不规范
        全国规划设计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的偏差。例如:全国各各省的经济情况不同,预算不同、定额标准不同,规划设计脱离实际,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超标准和超范围的情况,有些实施单位利用编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对工程量进行高估,对预算定额进行高套;部分参与预算审核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纠正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错误,预算结果不准确,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合同管理不规范,精细化管理落后
        项目资金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若合同签订不规范,其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部分项目中合同签订文本并不标准,预决算、承包范围和工期要求等内容并不严谨,导致工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甚至并未依照合同办事,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不足。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尽管当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无法满足形势需求,招投标管理的严谨性不足、缺乏项目实施细则及合同管理粗放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1.3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完备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应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项目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项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竣工初验,在此基础上,向省级项目下达部门申请验收。经省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下发验收合格通知书,确认该项目按规划设计完成了合同约定的施工任务和质量;如未通过验收的,要按提出的整改要求进行限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应再次提请省级部门对项目进行二次验收。所以,审计部门在审计时,要着重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在竣工自查上是否及时,上级管理部门在项目的完成初验上是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整改是否及时、到位。同时,还要查看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的材料齐全与否等等。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
        2.1充分注重组织管理
        在对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为确保得到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充分注重组织管理。首先,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对于项目法人制应当进行有效确认,主要就是将国土局中的耕保科作为工程法人,也可将县复垦中心机构作为工程法人。

另外,在当前财政管理机制背景下,国土部及财政部应当负责资金核算工作以及相关组织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镇级资金核算与县级资金核算机制应当进行区分,将镇级资金核算机制取消,积极落实县级报账机制,对于项目全程成本加强控制,且保证其得到理想效果。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协调体系制度,在主要制度中应当包含地方政府单位、规划单位以及财政部门与国土部,还需要包括地方乡镇政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联动协调机制得以真正实现。再次,对于项目负责指挥工作人员应当确认,相关人员代表应当由国土部、财政部以及乡镇政府与审计单位等共同进行委派,对各组织机构内相关工作任务负责,使项目全程监督职能及职责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及支持。
        2.2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成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仅为1.43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地40%。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能高度重视,并把粮食综合生产放在战略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员要认真执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后期管护,政府要带头执行土地开发整理的各项规定,积极支持国土、财政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聘请农业专家不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2.3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审计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合理、合法是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对资金来源的合理合法以及完整性进行审查。不管是中央财政拨款,还是地方自筹、以及其他形式来源的资金,都要求项目单位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单独建账、专款专项专用。应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着重审查实施单位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资金到位是否及时,拨付渠道是否流畅,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无转移、截留、侵占项目资金等问题。
        2.4健全监管机制,以审计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必须要重视审计监督的落实,这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关键。在这方面,需积极健全监管机制,保证资金与项目协同推进,提高预算审核成效。在报账审核方面,需要全方位、实时化跟踪资金使用情况,以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为依据,一对一核销项目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在项目推进阶段,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体系,将评审、监督和问效结合起来,保证监管成效,保证合理使用资金。为降低资金管理漏洞,必须要客观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重视审计监督的落实。具体来说,需培养专业化的审计监管人才,落实专业化培训,明确工程管理基本要求,掌握资金收支管理方法,协调内外部审计,全面提升项目资金审计工作质量。通过专项审计的落实,能够发现资金监管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项目问责制的建立,能够就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防范违法违纪行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性。项目监管的实施,需要保证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就项目实施加大督查力度,对项目变更实施严格管理,防范管理漏洞出现。
        2.5编制合理项目资金预算,完善项目会计核算体系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落实,需要重视资金预算的合理化编制,深入调查研究项目基础条件、规划设计和资金效益等,由专门机构制定预算额,量化各项指标,保证资金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项目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是促进资金问题有效解决的基本措施。资金项目的属性有所不同,在计算中需保持独立,切不可混淆,清晰准确计算资金财务活动,保证级别设置的层次化,记录好资金活动中的各个细节。
        结语
        总之,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实施时间长、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涉及的资金量大、资金使用政策性强,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计是各级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监管力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促进整改,促进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郡.关于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4(20):227-228.
        [2]邵士庆.关于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