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强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中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4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经典名著对人的涵养作用,巧妙地将整本书阅读引向课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的教学中,我以名著原著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引导学生走近名著,走进名著,真正领略经典名著的精彩之处。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有一部电视剧伴随了我们的成长,每到暑假,各大电视台一再重播。大家知道,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西游记》。
师:关于《西游记》,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生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他是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出《西游记》的。
生3: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西游记》最好看。(生哄堂大笑)
生4: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西游记》和我们黄冈的一点关系。当年吴承恩曾在蕲州府做“荆府纪善”,闲时常到蕲州武穴一带游山赏水,所著《西游记》里的很多地名,现在在当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比如通天河、藏经洞等。因此与武穴相邻的蕲春,被专家学者称为《西游记》成书地。
师:为这位同学点赞!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平日多看看书,闲时多翻翻报纸。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已对《西游记》进行了阅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
(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生5:我来讲“大战红孩儿”的故事:火云洞红孩儿捉住唐僧请父亲牛魔王分食,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观音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生6:我来讲“大闹天宫”吧。孙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恨。冒充成赤脚大仙孙悟空偷吃蟠桃,喝光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后回到花果山。众神被孙悟空打败后,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生7:大家记不记得有个故事叫“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
师:大家说他们讲得精不精彩?(学生齐声叫好)让我们为他们的优异表现鼓掌!
师:《西游记》中还有许多精彩故事,像“真假美猴王”啦,“偷食人参果”啦,“三打白骨精”啦,等等等等。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取经路上的重重磨难,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唐僧师徒的鲜明个性。那么,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是谁?请用几句话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生8: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本领高强,崇尚自由,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生9:我最喜欢唐僧,因为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
生10: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成功取经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11:我最喜欢的人与你们不一样,我喜欢的是猪八戒。(学生笑)为什么我喜欢他呢?因为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你看,他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师:果然是与众不同,而且说得有理有据。
点赞!
师:同学们,针对刚才几位的发言,大家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听听你们最不喜欢的是谁。
生12:我最不喜欢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火,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生13:我不喜欢唐僧。刚才有同学说他有仁爱之心。我倒觉得他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因为在惩罚为他一路斩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丝毫不念师徒情谊。而且,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生14:我最不喜欢孙悟空,因为他争强好胜,喜欢炫耀,做事又过于冲动,行事鲁莽,丝毫不考虑行为后果和应担负的责任。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刚才大家的发言启示我们:评价一个人,既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看到他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他有全面的认识。
【案例反思】
这样的课堂,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精彩。
(一)兴趣,引学生激情投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案例中,我先让学生围绕《西游记》畅所欲言,不带任何目的的自由谈论。这让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大家激情投入。本来《西游记》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名著,加上各大电视台的轮番轰炸,因此学生都有话说。加上事前已经有所了解,而且《西游记》阅读持续了一段时间,所以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
(二)问题,带学生积极思考
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了。”本案例中,我先后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关于《西游记》,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是谁?”“针对刚才几位的发言,大家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系列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西游记》的深入理解。
(三)思辨,让学生与众不同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应遵循求同存异原则。语文课堂尤其需要注重这一点。本案例中,我既让学生谈谈最喜欢的人是谁,又让学生说说最不喜欢的人是谁。最喜欢,关注的是主人翁的优点;不喜欢,关注的是主人翁的缺点。只有将优点和缺点都予以关注,才能对书中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受到名著的熏染,实现经典阅读的价值。
由此可见,让学生走进名著,让名著涵养心灵,切切实实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