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游戏化教学在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黄瑜雯
[导读] 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为例

        黄瑜雯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万科城学校  
        摘 要: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为例,阐述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教学过程。游戏化教学强调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景,设计教学的主干线,在开展探究过程知识站点,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迁移运用,在游戏化的过程中突破复习课的重难点。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初中生物;复习课
        新课改提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不是单线活动,是学生与教师在文本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重要是要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建构一个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传统的生物复习课主要以教师“填鸭式”方式和学生题海战术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传统复习课枯燥沉闷,学生对复习知识更加是兴趣乏乏、昏昏欲睡,遇到难点没有挑战欲望,没有课堂参与感。为了改变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复习课效率,笔者以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设计和实践了本节游戏化教学复习课例。
1、概述游戏化教学内涵
        游戏化教学内涵界定为: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方式、已有知识体系以及生活经验,匹配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将游戏的特质和教育功能相结合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空间知觉等感觉通道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游戏的竞争、挑战、合作等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挑战欲,使学习成为一个有趣的过程。在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复习课中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2.1 构建游戏化情境的主干线,明确教学主题
        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教学内容先关联的问题或主题,搭建游戏化主干线。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参与教学游戏活动,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本课借助播放近期3月30日京广铁路湖南郴州段发生列车脱轨事故的新闻视频,以小东左大腿受伤流血的情景导入学习,并构建小东受伤检查治疗作为主干线。以检查治疗中涉及到血常规报告单、抽血检查、输液治疗,输血抢救的过程步骤,引出血液、血管、心脏、血液循环及输血和血型的内容,给学生搭建复习的脚手架。学生能清晰的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任务和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
2.2 开展探究实践的站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主干线的节点提出相关的探究问题或探究任务,利用教学游戏活动搭建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理解问题的本质,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更需要的是点拨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设计有适当难度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有一个思维过程。
        教学环节探究站点一:大家来找茬--认识血液
        出示小东血常规化验单,创设情景,提问:小东的哪些指标不正常?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血液有什么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特点。引出血液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提前做好的纸质材料,材料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血液分层后的图片,贴着各分层部分的名称,有些是错误的,第二部分是一个表格,表格里面贴着的信息是关于三种血细胞的图片、形态、有无细胞核、体积、数量、功能和数量异常时的表现,有些信息的错误的,小组合作通过找茬游戏的方式找出这两部分内容的错误信息并改正过来后给全班展示成果。通过贴图的找茬游戏,学生有课堂参与感,能快速区分三种血细胞特征的和构建知识框架。

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荣誉感,培养了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探究站点二:王牌传声筒--走进血管
        通过实例分析引出血管,护士给小东抽血时一般在哪种血管抽血?该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抽血前护士为什么要给小东的手臂上绑上橡皮筋?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接着借助玩王牌传声筒游戏复习血管知识。王牌传声筒游戏具体操作方式:选6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作为代表挑战王牌争霸赛,组内同学可以提供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做裁判,教师出示血管图片,第一个小组的同学说出血管名称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依次说出该血管的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分布特点,依次累计加分。在这游戏竞赛模式中,学生积极性高涨。通过观察、比较图形提高分析的思维能力,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再此基础上拓展八下用药急救关于出血止血的内容,衔接本课主干线情景,提出据护士描述,小东当时流出的是暗红色的血液,连续而缓慢地流出,请判断小东是什么血管出血?当时在火车上他可以做的紧急止血措施有哪些?其他血管的出血情况是怎样的?应该怎么进行止血?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复习课也能学习新知识,提高了复习课的趣味性和延展性。
        教学环节探究站点三:记忆力拼图比赛--掌握心脏
        围绕小东治疗进程,引出情景:医生结合小东的血常规化验单和他的病情决定给小东进行输液治疗。药物是通过手臂静脉注射进入的,可是伤口在左大腿,药物是怎样到达左大腿受伤的部位的?教师组织学生玩拼图游戏,教师给出心脏结构拼图材料,要求学生需要找准心脏的每个结构的位置,完成后通过连线完成体循环和肺循环路径图和标出血液成分如何变化。补充完基础知识后再来思考药物如何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受伤部位突破血液循环知识难点。这样设计是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时巩固,记忆效果更好,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方便随时调整复习计划。
        教学环节探究站点四:实例分析--理解输血和血型
        根据情景医生检查还发现小东失血超过800毫升,需要紧急调用血库给小东输血。通过化验后发现小东是A型血,应给小东输入什么血型?有其他选择吗?教师出示给小东供血的四个人在验血型中红细胞凝集反应的表格,让学生判断分析,并引出输血关系。另ppt出示其他三位患者的情况并提问:他们分别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回顾成分输血的内容,最后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人体的血量、输血关系、安全输血原则、倡导无偿献血。
2.3  提供评价反馈机制,落实多样化评价
        在游戏化教学开始前,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学生游戏化学习评价表,评价表上的内容包括简单的游戏规则,各个游戏环节相应的得分点和分值,小组合作完成每一个游戏环节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后,给各个小组20秒钟时间整理学生游戏化学习评价表,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课堂表现情况,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另外课中通过拍照上传、同屏投影,真题再现等方式,将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反思学习。促进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使学习不再是一个局限于知识掌握的过程,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
        课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或请学生帮助老师补充完整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的网络。最后通过随堂教学质量检测反馈学生本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3、反思与总结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落实教学,提高学生复习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学习资源,开展复习课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根据现实的生活情景的分析、评价与创造的思维能力。为此需要设计和实践时要有针对性、真实性、实效性,组织时需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