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骅
乌海市海南区第一小学 内蒙古 016030
摘要:不仅是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十分关键,创新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意义非凡。而语文作为教学科目中的“主力军”,就更加成为创新与改革的“先锋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强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创新性培养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进一步分析实现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人力资源部重点考察的部分,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长远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1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1阅读是语文教学基本功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也是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教学,既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基本功锻炼,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但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得一味沿用传统的方式,而是改变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认识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想象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甚至是其它学科都有非常大的意义,也是学生语文基本的体现。
1.2阅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但不得将阅读的对象局限于教科书,可让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将教材内容拓展开来,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可创新阅读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丰富阅读的内容,既可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小学阅读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影响着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阅读教学应试目的性强;新课程改革当中提出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时应该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的前提之下指导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理解,让学生深入地领悟作者在文本当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内心情感,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但是实际上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教学的目的性过强,大部分教师完全按照文本下面的题目带领学生进行文本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每一次阅读习题的完成上面,没有带领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阅读课堂上没有将重点放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悟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很难养成扎实的阅读素养。其次,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阅读教学提倡采取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主张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主要依靠自己进行口授教学,学生非常被动地坐在讲台下面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理解阅读文本时过于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在课堂上看似学生对文本理解透彻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学生又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文本。学生之间年纪相似,认知水平总体相差不大,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认知,但是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地探讨和思考,直接在阅读课堂上采取灌输式的教学。
第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少;阅读本来就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仅仅依靠阅读课进行文本的阅读根本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些学生不热爱阅读,缺少阅读量,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过少,阅读面没有及时打开,生词的掌握量有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学生薄弱的阅读量也导致自身的阅读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理解能力和相应的语言组织能力都还是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
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3.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思维上引导学生。教师只有敢于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模式以及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课本内容,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语文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联系方式,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与文本相融。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的、相去甚远的,总之是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这样进行引导不仅起到的效果会更好,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那个年代与小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当时周恩来先生的心情与情怀,但是教师可以“爱国”、“激励”等词语为主题来让小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中的感情时就会更容易一些。这种变通教学思维或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3.2注重问题设计的创新性
语文教师在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时时,要注重启发性和新颖性的原则,要求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自己的思维。问题既不能太过明确,让学生觉得失去探索的兴致;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课堂氛围才能活跃。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体重?然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即便学生的回答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有存在错误的地方,但这些答案都是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的。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重在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想办法秤算出一个体积较大的物体的重量,然后第二天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称重方法。
3.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是和谐共生的。但当下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误将“主导”当成“主体”,对学生还在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授课方式会形成学生被动式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也无法展示学习成果的个性化。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有所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应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结束语
总之,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学生成长必须的重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求异思维,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使其成为愿意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管飞.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12).
[2]王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
[3]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183-185.
[4]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