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白章龙 德井娜
[导读] 智慧课堂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

        白章龙 德井娜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高级中学 661400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戈奎乡加梅村委会小学662508
        摘要:智慧课堂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进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动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创建智慧课堂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性发展。本文主要就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中小学教育;要点
        智慧课堂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智慧课堂教师还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讲解知识点,将教学知识解析的更加透彻。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智慧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活跃课堂氛围
        创建高效的智慧课堂,利用视频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感,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智慧课堂通过图文结合、视频影音等表现形式更够快速的抓住学生的眼球。用新颖的视觉效应,替代了传统的粉笔介绍过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注重课堂的效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推动力,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富有兴趣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课堂则非常高效,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死气沉沉,而这样的课堂质量一般,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实现现代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为了迎合新时代的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高效的教学课堂。智慧课堂运用了信息化手段,能够将传统的板书时间节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时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知识,而且粉笔对教师的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智慧课堂的出现,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的理念[2]。
        (四)凸显教学的直观
        利用智慧课堂可以实现教学的直观性,通过一些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观察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书播放不同的雪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对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
        二、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要点
        (一)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
        构建智慧课堂时要明确“教”和“学”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构建智能化的学习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剖析,包括学生上课时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借助一些智能软件将问题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的互动性
        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思考、创造、自主学习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构建智慧课堂时,要具有创新性,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创造性和趣味性融入到教学当中,灵活地运用智能工具,要多设置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上容易出现变动,教师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不同的互动环节,动态性地选择教学方式[3]。
        智慧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智慧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创设有趣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要打造智慧的课后学习
        智慧课堂主要的体现是在教学课堂之上,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而且也要在课下进行培养,将智慧课堂延续到课堂之外,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并不是在学习中死记硬背,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引导,为学生铺设问题。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而课堂结束,教室可以针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为学生布置一些个性化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为学生积极推送一些个性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下实践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智慧课堂延伸到课下,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但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仍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才能构建优质的智慧课堂。因此,教师在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课堂,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生文.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智慧,2020(19):21+23.
[2]付晓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No.829(36):12-15.
[3]张晓顺,张晓娟,于海波.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0):9-13.
[4]张晓顺,张晓娟,于海波.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v.35;No.308(10):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