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兵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泉山口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重要的课程。学好小学数学能够为以后的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是学生提高个人能力的前提。生活化教学作为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此文将做逐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服务,因此学和数学意义深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数学课堂的教学主体发生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已不再适用,而是要师生互换位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指引和启发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突破自我,获得好成绩,提高个人能力。数学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如今小学数学课堂要求回归生活,不脱离实际与生活相接,推广“数学模型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和生活情境相关联,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去。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经常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窗外的气笛、树间的飞鸟等都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弱点,利用学生的心理,在短时间内将课堂的知识进行讲授促进学生吸收。为了达到这一高效的结果,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初就要充分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合实际,将生活化的事例引用到教学引导中来,学生更能唤起生活经验引起共鸣,你就能更进一步的帮助教师更快更高效的完成授课过程。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一章节时,因为小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小数这一概念,因此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就可以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购物小票或从家带来一本故事书。
老师:“同学们,上周末老师去逛超市的时候,看到矿泉水在打折,一箱只需要19.9元,另外矿泉水旁边的一听可乐标价是2.99元,那么老师要买这两件商品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你们所看到的19.9和2.99该怎么读呢?”通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将小数点的知识和生活相关联,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比如每位同学的身高、每本教材后面的标价,都涉及到小数点,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探索习惯。
二、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生活化的情景导入除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设置题目,可以让一节小学数学课变得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还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与教学相互联系起来,为小学数学的学以致用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章节时,让学生集体倒数10个数,给学生计量时间,看是否等于10秒钟?通过多元化的提问,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大约每天睡9()?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做熟米饭大约需要25()?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将本节课所要讲的时、分、秒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这一节数学课堂中,不仅更直观、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知道了时、分、秒,而且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小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让生活更加有趣味,能够解释遇到的不同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给学生一种学习是有用,是有价值的体验。譬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品的表面是正方形、哪些物品的表面是长方形?让学生知道课堂的知识在生活中是可以找到原型的。通过这些案例的设立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同时进一步启发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时,需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的转化为生活实际,这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避免和时代脱轨,也避免小学数学与生活脱节。只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活才能给小学数学带来升华,让其真正有用武之地,而不是仅流转于教材和笔记本上。小学数学生活化是革新后的成果,需要向各学科推及开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彭俊基.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教育科学(引文版), 00194-00194.
[2]黄旭华. (2019). 探寻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30), 004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