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耿梁燕
[导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整个社会都在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下进行着不断的变化

        耿梁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整个社会都在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下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教育理念变革。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中,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方向较为偏重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学生步入高中阶段以后,在三观的形成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走上邪途,并且有些学生并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劝解,这极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班主任在教学中和日常学校生活中要注重强化德育观的渗透,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阶段;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开展德育工作要点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被相关部门大力倡导,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所需,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帮助,所以,高中班主任应当积极的展开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的做法予以深入探讨,这对于高中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的时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
        新课改中提出,在教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要体现出引导作用,教学的整体过程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平等的进行对话、平等的进行合作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这种教学的根本理念适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更适合班主任顺利的展开德育工作。也就是说,在学生受到德育思想观的灌输的时候,教师想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和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和地位上,让师生的关系处于一种比较和谐、比较民主的关系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了德育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两点着重入手;
        第一点,要树立起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班主任往往对学生非常严厉,这种状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会形成好品质,但是并没有独立自主性,且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更没有创造力,也不具备新时代年轻人所拥有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树立起平等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能够展现自己实际的心里想法,然后教师在通过自身的引导,帮助学生切实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对自我思想道德积极建设的能力。
        第二点,要建立互动形式的德育教育观。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和学生进行的交流的方式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状态。所以,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应当要与学生尽可能的多进行互动交流,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教师和学生各自看问题的观点和思想理念充分的进行表达,让学生与班主任在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要积极发挥班主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
??????学校教学中是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教学工作,班主任在班级中所占的角色是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班主任对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班主任在学校中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所以,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版主任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进程中,必须要发挥自身为人师表的作用,将自身的正能量积极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做个好榜样。而且,高中班主任在践行德育教育观的时候,如果仅限于言传,而忽略身教,自身的行动和语言不统一,学生对班主任老师就会减少信任,甚至会认为老师讲的只是口头理论,老师是欺骗自己的,这样时间长了,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也会形成言行不一的现象和坏习惯。同时,班主任还应当对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公正的对待,不对某些学生偏袒对待。在高中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心智并未成熟,每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化解,只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心理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还可能造成他们性格方面的极度扭曲。所以,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赏罚分明,充分尊重学生,是及时给予学生赞许和鼓励,同时对惩罚的方式也应当予以注意。在现今的高中校园当中,有一些学生是托关系进入的学校,这些已经不足为奇,这种现象致使班主任并不能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学生们产生矛盾,并且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的形象也会急剧下降。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不平等对待的现象会让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平等对待学生,通过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用以身作则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以学生实际为载体,拓展德育教育途径。
????????有一部分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后,却没有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又或者说,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兴趣,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到正确的德育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多途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学。例如,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彻底的渗透德育观。
 ?? 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始终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实施原则,并且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要注重心理教育活动的展开。尤其在开展活动之前,班主任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力求活动变得生动立体。教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勤奋学习、高质修德、明辨是非、作风务实的原则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面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这种活动设计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信任,并且能够切实的提升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推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开花结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值在学生心中,让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为社会主义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四、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对学生心里水平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状况,因为高中阶段学生极易出现负面情绪,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将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情况、身心性格等因素充分的考虑进去。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教师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为目标,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放下教师身价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提升班主任在每一位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德育工作,最终确保在高中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祁发平.探究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高效融合[J].求知导刊,2021(14):85-86.
        郭青松.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反思和建议[J].新课程,2021(12):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