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何瑞容
[导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何瑞容
        广东茂名电白区沙琅镇中心小学 525432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小学是重要的教育阶段,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好的班级管理成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班主任有必要创新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优良的班风、学风,让学生能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可见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积极创新管理教育手段,改进班级管理形式,改变班级管理理念,以建设优良的班集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思想,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中健康成长。为此,班主任有必要做好带头作用,加强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多样化管理手段,尊重与理解学生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越来越多。如情感管理、奖惩管理、目标管理等都是一些常见的班级管理方法,而且不同的管理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情感管理法主要是用情感去打动与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包容、理解,使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源自班主任的关怀,使师生之间能建立起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正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为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让学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另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教师成为亦师亦友的存在。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并将其放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二、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因生长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也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家庭因素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班主任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日常管理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共同改进,根据学生的需求,由浅入深的实施管理策略。例如,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该学期的表现、学习效率等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然后再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在校生活情况。对于表现不好、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先向家长讲一讲学生好的方面,然后再委婉的说出学生的缺点,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引导学生改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确保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该时期学生的心灵是很纯洁的,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对于班级中的学生,教师要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实施管理,不能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以一颗包容万象的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教师不能不明所以的批评学生,而是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助学生从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调解学生之间的问题,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习与成长,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健康向上的成长。
        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创新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意识,使学生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在选举班干部时,教师可以通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学生推销自己,只有让学生具备良性竞争的意识,才能为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选举,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优势,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帮助教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班干部的工作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的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班干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总而言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管理者,要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管理措施,改进管理模式,并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逐渐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另外,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小玲.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的障碍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7):7-8.
[2]王中兴.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96.
[3]刘伟.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