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王庆堂
[导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农村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所在。
        甘肃省古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农村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所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我国新农村建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始终进行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发生了跨越式的改变,随之也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阶段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如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新时期农村公共管理无法实现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度契合等。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探索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发展要求和改善对策。
        关键词:传统建筑技术;新农村;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乡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工程数量庞大,整体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时间较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整体规划布局方面,简单地按照城市小区来规划建设,失去传统乡村街巷尺度以及街巷空间的趣味性,也对传统邻里关系产生了影响。从外表风貌方面,忽视地方原有风貌,奉行“拿来主义”,套用流行的风格来设计建造。而乡村自建民居由于缺乏一定的引导,盲目照搬城市,模仿城市的建筑,建造出一些与传统建筑文化所背离的“小洋楼”。故而在当今乡村建设中,“以洋为新”“以城代乡”“千村一面”的倾向十分显著。
        1加强村落规章与集约土地利用
        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的潜在问题,其中它在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与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中,最为密切的农村耕地和农业城乡建设工程用地。一方面如若是非农业用地建设工程用地,用地面积的扩大将会导致农村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将大量耕地资源转化电力为再生能源,可以带来畜禽养殖场和水域、果园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农村新建住房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推进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当中不可能被忽视的主要潜在问题之一,农村建设住宅村庄是目前农村建设住宅用地的重要主体,由于对宝贵的农村土地和水资源利用重视不够,缺乏科学的住宅村庄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的合理租放利用,导致了"空心村"、宅基地等的闲置和闲置。一户多户大量"宅"移民现象的不断出现,不仅直接加剧了城镇土地利用资源的严重过度浪费和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也直接使得城镇周边地区村民乃至整个周边村庄自下而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变得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农村居住环境条件不能充分适应我国现代农村生产经营生活的实际需要,大量农村居民搬出去后又盖了个新房,。"空心村"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所以在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中,要切实保护农村传统旧式民居和村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村庄总体规划,坚持集约经济发展,节约集约土地利用,贯彻改变过去对于村民随意规划选址、分散规划布局的管理现象,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保护基本农村土地利用资源的安全可以和持续集约利用,可以有效增强我国土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行的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生态社会文明体系建设,保护和合理改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开发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发展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得到发展和保护,同时,要针对当地古民居的功能特点和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相关政策研究立法,合理编制规划,有效的团队组织和资源管理开发者和利用。充分认识民居的保护功能和利用功能,并对其加以合理开发和再利用,也是我们保护中国古民居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如今,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社会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乡村文化旅游已渐成为现代乡村旅游的新发展趋势和热点。而现代乡村社会对我国传统乡村民居的直接影响与乡村发展自然是相辅相成、可切割分离的,它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共生发展关系。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同样有利于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也同样有利于有效保护传统民居,通过修建统一旅游住宅为农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优质的人文旅游信息资源,南北两带地形气候迥异,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传统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很大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和文化上,不同的类型建筑物会有不同之处理和地区。如今的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是传统民族建筑的重要组成类型,也是传统民族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现代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3建筑风貌与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阶段,农村的经济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乡村民居建设中盲目照搬城市建筑,使得农村建筑风貌日渐背离传统风貌,出现了大量的不符合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的建筑。所以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结合新老建筑的优点,重新梳理设计,在建筑外观符合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将新老材料结合设计。将北方民居中坡屋顶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提取、解析,并加以抽象,将传统的对坡屋顶或单坡顶重构成连续的、不对称坡屋顶,单元体量的独立性与群体屋面的连续感产生微妙的对比,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构建出和而不同的整体关系,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在风貌设计中,采用深灰色的压顶与白色大面实墙结合对比,形成了强烈的白与灰、线与面的色调构图关系。在虚实关系的营造方面,外墙以实面为主,朝向院落的界面以半虚及玻璃为主,既能保证采光需要,又能形成内向感。实墙上的方窗与延续进每家每户的木质感格栅,在虚实之间完成了对外实内虚这一传统建筑界面特质的现代转换。
        4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1)宜设便设,贵在体宜。早在明清时期,宜就是装饰设计主要概念与价值标准。我国相关专家对宜给出的解释为:宜可细分成如下三类:首先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其次是要宜简不宜繁;最后则是以自然为宜,不可过分雕琢。
        (2)去除繁奢,绘事后素。其中,绘事后素实际上是孔子对美提出的一种看法,他认为绘事是通过装扮得到的美丽,而素才是自然和朴素的美,所以他提出素应该美于绘事。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士大夫对文化的追求,即大美无言和大象无形。
        (3)尊崇宛如天成这一境界,这是古代造园过程中最推崇的一种境界,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同样适用。从当前的建筑装饰设计看,应注重自然、素雅与朴实等境界的推崇。
        将当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引入到装饰设计当中,需注重功能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传统文化元素和装饰设计的高度融合体现在将功能使用始终放在创意首位,确保设计表现能与功能之间达到完美结合。现代简约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不单单是对简单元素符号进行的堆砌,则是要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后,实现对传统元素和简约设计理念的充分融合。根据当代人审美要求,创造一个符合传统韵味的空间,是传统文化元素及艺术都能在现代社会中充分体现。基于此,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或符号作为背景然后借助简约主义手法二次设计或提炼各类传统元素及符号,将富含我国文化内涵的各类元素简练化,并采用简约手法予以表达。
        结语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新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给传统特色民居的管理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改善居住村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充分认识传统汉族民居的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多样化模式的生态保护与融合发展之路,实施民居动态融合保护和有序融合发展,从根本上努力实现传统民居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继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万心.秉承历史融入现代让传统建筑焕发新生机--浅议恩施州的特色民居建设[J].民族大家庭,2015(03):46-47。
        [2]倪芸.夏热冬冷地区生态新农宅设计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D].2016.
        [3]徐超,王军.华北北部民居绿色建筑技术实考[J].山西建筑,2009(14):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