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 周毅
[导读] 项目学习是一项以任务为重心教学模式,它可通过设立探究问题
        周毅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江苏省无锡市,214000
        摘要:项目学习是一项以任务为重心教学模式,它可通过设立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参与至问题的探究中,掌握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思路。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提问中进行资料收集并整理条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利的。基于此,文章就项目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项目化学习;应用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学科教育中,教师应创新物理教学方式,营造出积极地思考、交互、体验情境,指导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展开项目讨论和项目分析,凸显出新课改的实践目标。另外,学生也可对独立项目的讨论、评价、思考办法进行调研,分析出实践及问题探究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技能,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困境
        1. 教学模式不完善
        初中物理中,力学、电学方面知识点的难度较高,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阐述了物理知识点的定义,可能会导学生不愿意参加物理实验分享过程当中。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至实际讨论过程当中,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生动、科学的、有趣的教学氛围,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不同物理现象、知识点、条件理论进行思考,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1]。
        2. 实验教学不全面
        诸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特别是需要学生自行根据实验现象展开思考,想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理及影响,再依据现有的物理知识理论展开思维辨析。但是,部分实验教学方法渗透中,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或者是学生无法理解实验操作技巧,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学习的困难,造成学生的不愿意参与至项目问题的讨论与研究现象。
        二、项目化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原则
        项目化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应当自行设计教学目标,根据物理学科实施方法设定教学计划,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学习与体验,在项目研究中掌握项目的研究思路。其中,应当结合以下几方面应用原则:第一,教师应当设立合规的教学计划,设定探究任务和探究目标,促使学生能够自主融入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中。通过确立详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因是物理知识点探讨中,学生可通过结合自己已学习、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联合分析,能够依据任务的执行状况及指导目标[2]。第三,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行检查,并探究项目研究进展,原因是控制、发现、解决问题的应用思路,再结合验算方式核查物理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根据现有的经验和评价建议思考整体物理教学中是否存在不科学的部分。第四,当完成项目的检查分析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第一时间处理研究中的问题,在逐步改善自身意识、提高个人物理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完成物理学科教学。
        三、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 重视项目化思想引导,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结合物理项目计划设定探究思路,再结合相应的控制主题进行知识点的分析与探讨。因此,教师应总结可被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以个性化的模式进行情境在线和头脑风暴,促使学生能整理出与问题相关的探索要求及解决方法。在项目教学开展中,教师也应注意设立具有启发性质的教学问题,联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阐述各类知识点的应用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苏科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提出“相对论”这一学术理论,采用简易的话题说出物体之间的受力关系,让学生尝试利用生活实例感知这一理论。在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想到“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一俗语,于是想到当使用手掌打另一个物体时,物体可能会破裂,并且手掌还会很痛。通过这一生活实例,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提出关于这一结论的看法和设想,思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出现这一问题。通过给定学生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后,学生们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进行收集了关联性资料。其中,学生还提出“根据之前所学习力的定义,可以发现力产生的必要支撑是存在挤压、推拉、提携等操作,比如当牙齿咀嚼蔬菜时,牙齿会给予蔬菜挤压力,蔬菜会给予牙齿反作用力。”通过指导学生提出关联性的实例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实例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及逻辑推理能力。总之,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探索、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指定的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3]。
        2. 结合项目化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利用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物理教育,指导学生在探索、感知中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创新,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至学习过程中,凸显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尤其是要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责任观,促使学生逐步掌握与物理知识点相关学科思想。
        例如在苏科版《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实验的形式进行本课的学习,掌握电压表仪器中指针、量程特征。在实验探究前,教师可提示学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技巧,让学生初步理解实验器材。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在实验思考“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元件的电压?每一根导线的电压都是相同的吗?”通过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对测量积极性。这时,学生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了实验,总结了关于本项目的方法及结果,然后得到了“如果测量不出某一线路的电压时,可能说明线这条线路发生短路,或者是某个电气元件损坏。”通过指导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任务展开设计思考,甄别出正确的实验要求。总之,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探索中进行自主思考,以便在完成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电学知识点的难点。
        3. 利用项目化能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思考,探讨不同学科内容的了解思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在基本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的思想及教学思路,能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会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路。
        例如苏科版《水循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说明物质三态的转化方式,同时提出“如何实现水循环?”这一问题,指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项目研究。其中,学生发现城市中有很多排水系统,当城市内出现暴雨时,雨水就会顺着排水管道进入排水系统,再经过污水处理方式后得到干净、清洁的水资源。此时,学生便得到水循环的一个目标就是将废水、污水进行处理,待处理完毕后重新投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进而达到水循环的目的这一理论。此外,教师还可提出“保护水资源”的理念,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逐渐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责任观念。总之,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推展更多物理常识和理论内容,帮助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完成项目化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创新中,教师应当利用项目化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拓展趣味性、生动性的学科内容,帮助学生逐渐感知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姜潘明.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以项目学习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J]. 亚太教育,2019(10):94.
[2]刘伟. 探讨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19(12):94.
[3]张彦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2.
【作者简介】周毅, 1986年2月,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 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