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军
镇江心湖高级中学 江苏 镇江 212132
【摘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我们完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主体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使学生能力得到更深入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得到更长足的提升。本人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寻思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素养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基。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物理学科源于自然,起于问题,深于思维,需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质疑、思辨的学习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深度培养这方面能力与精神,因此,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当前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了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堪忧,如何才能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根据当今学生的实际我尝试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当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物理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使会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此,物理教学中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利用物理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界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物理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泉,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伴随着包括物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地走过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物理学是科技发展的先导,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一起创造了现代文明。无线电技术、航天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许多梦想变成现实。利用第一堂物理课介绍物理学的伟大成就,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获取物理学知识的向往,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学生的好恶感很强。某个学科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对该学得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以此影响,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的过程要有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在教学中实行课堂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待,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创设学生展示的平台。要改过去“应试教学”影响下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课堂各种表现的评价,多方位肯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哪怕是一丁点成功,就要及时肯定,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
(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就以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物理现象为基础,以实验为中心,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在操作中体验。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为目的,不断训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反应”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过渡。在利用实验资源时,可以通过一些新奇、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直尺测反应时间”的实验来刺激学生,按常理“直尺是测长度的工具,怎么能用来测时间呢?学生很奇怪,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思索和探求的欲望。在“摩擦力”的教学中,采用拔河比赛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让力气大的一个同学握着涂有油脂的木棍的一端,同一个力气小的握着没涂油脂的木棍的另一端对拉,始料不及的比赛结果让学生陷于思索,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原因的主动性。
(三)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主动的发现过程需要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疑、合作探究,这一切都要以导学案为抓手。物理学科的导学案编制应以问题为主要形式,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剖析知识难点、精选典题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学、寻疑。这不仅使自主学习有依托,而且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来看,自主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及导学案的编制质量。
三、物理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建设
(一)科学组建合作探究小组
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成员要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一是讲解实例,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二是组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可采用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在小组合作中看哪组配合得好、学习效果好,及时给予精神奖励。这样做能使学生体会到:优异成绩不是因为单个同学而取得的,而是靠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败。三是创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多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实验、带有研究性、探究性的实验和问题,经过多次交流补充形成知识结论,从而创设团结向上、乐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创设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适当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对合作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策略上,教师提供问题情境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能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体现教材中潜在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物理教学需要不断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把它作为物理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手段,利用此方式的特点和优越性,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吴永军 《学习方式的变革》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2、刘爱荣 《普通高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