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牛静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比皆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向优秀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它有效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小   牛静   723213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比皆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向优秀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它有效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意义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文章之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先秦史》曰:?“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灿烂文化。
        纵览中国传统文化,可谓灿如星河。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戏剧建筑、文学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样样经典,令人称赞。国人对其的学习与传承更是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其在世界舞台上尽显光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可见,传统文化小到对个人态度观念的形成,大道治国。修齐治平都是有一定指导性的,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指导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
        二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比皆是,字词教学,彰显着我国文字的源远流长;古诗词、文言文学习,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及文言骈骊对仗,音律工整;课文的学习,更不用说,从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作者的感情体验,或是望月思乡,或是诉说衷肠,或是为国捐躯,或是归隐山间……哪种又不是传统文化的展现呢? 
        三
        小学语文课本中,从一年级开始,便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渗透,使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对传统的学习和接受。那么,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首先,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优秀人物及优良品行,可以激发学生向优秀学习。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写人一类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方法,情感价值观中有一项便是感受作者的伟大胸怀,树立自身远大志向。所谓何意?便是从优秀人物,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学会做人。《青山处处埋忠骨》告诉学生,生者肋骨,时候又何须马革裹尸;《军神》,在展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的同时,告诉学生,坚强勇敢,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清贫》,借方志敏同志身无分文,告诫学生节俭,那么更重要的呢?是为人民服务。


课文虽短,但意义深远,学生从小便与高尚品质的人生活在一起,向伟人学习,学习并继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改进自己,优化自身,这边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其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放眼现如今,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知万圣节、圣诞节,甚至以各种形式加以庆祝,却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抛之脑后,最显著的便是春节的淡化,年味的流逝。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但人们对自己的节日重视度,远不及外来节日,更别说清明、中秋了……节日尚且如此,传统又能有多少继承呢?而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不知!不知何谓传统,不知传承什么,不知如何传承,又何谈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便是在小学课本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综合性学习:《悠悠汉字王国》,对汉字做了全面介绍,从横向——汉字的造字法、汉字谜语、谐音、歇后语等方面,展现了汉字使用的广度;纵向——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的发现以及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等方面,给学生介绍了汉字文化资源发展。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一课的知识很感兴趣,课前主动准备相关资料,并借助参考书、网上查阅,了解到了书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分享成果。大家交换了信息,感受了中国汉字的神奇;在书法欣赏中,教师对历代书法各家作品的展现,激起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各个赞不绝口。课后,学生拿起毛笔,跟着教师横平竖直地临摹……我们发现他们的眼睛是会发光的。而这时的这种练习也不是之前只上的练习那么简单,这才是一种真正地发自内心的学生主动性的体现。这就说明,只有接触,学生才能去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也一样,在学生认识和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能激发出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才能做到知国爱国。
        最后,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中,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它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常说,文化素养,不仅在于你在学校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还在于你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与积累。这么说来,文化素养。培养的途径之一,便是课本。语文课是涵盖文化素养最多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语文,十分重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鉴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不曾涉及诸如《史记》、《楚辞》等长篇文学经典,但诗歌、短篇文言学随处可见。《质子弄冰》中幼童在严冬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使学生流连忘返,充满对童年的回忆;《村晚》中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闲适生活,不禁引起学生的喜爱和赞美;《红楼春趣》一文中宝玉、黛玉、探春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愉悦,也深深感染着学生们。《杨氏之子》中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有效沟通,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四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本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它有效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6月28日  第二版
【2】《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2004年10月15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