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穆金海 马东华 张天银 何岩
[导读]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各高校应当推进课程思政化的进程,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指引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在此要求下,需要加强院校协同的措施,从上到下地实施思政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的体系,并且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传播优良的教育思想,从而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穆金海 马东华 张天银 何岩    750021

摘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各高校应当推进课程思政化的进程,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指引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在此要求下,需要加强院校协同的措施,从上到下地实施思政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的体系,并且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传播优良的教育思想,从而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化。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
        引言:课程思政是面向所有高校课程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能够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产生协同效应,促进高校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
        一、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能够培养高校生健全的价值观
        从当前高校生的在校情况来看,由于多数时间都沉迷于网络中,自身的思想深受其影响,导致某些不良的思想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如攀比消费等,这就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步伐,促使学生在每节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慢慢地转化被扭曲的价值观,使其能够具备健康的思想。
        (二)能够整合课程资源
        在每门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内容后,会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内容,传播正确的职业观,并且可以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体现出更多的价值观念,这就能够将两项教育内容整合,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二、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训练
        当前,我国已提出要求各所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必须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训练,使其能够尽快地消化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制,在与合作企业商议后,构建与某专业相符合的真实项目,将学生成立实验小组,或在教师引领下参与项目制作,使其拥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机会,并且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申请聘请企业内部经验充足、技术较高的职工,使其成为临时的“流动教师”,可以在校内开设交流会,为相应专业的学生上课,既可以传授实践经验,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准,这就能够逐渐形成较强的实践精神,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融合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可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二)构建网络工具
        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是高校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工具,应当在校内构建利于传播优良思想的网络工具,要求各个高校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时,应用网络工具,这会有助于实施思政教育。例如,可以利用某些教育软件,如希沃白板,创建语音或视频课堂,可以与各个学生建立网络教育关系,在虚拟化的教室内,互相看到彼此,同时可以利用若干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随后可以展开课程教学,这会摆脱教室地点、空间的限制,若因疫情无法上课时,可以利用该种方式弥补缺失,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以完成线上教学。并且,在利用网络工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整合关于爱国教育的内容,如抗疫宣传、我党的一百周年纪念等,有助于培养爱国思想。


另外,由于网络工具具有较为快速的信息传输功能,当高校生或毕业生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及时地与教师或导师联系,咨询相关的专业问题。
        (三)加强院校协同
        当前,"课程思政"研究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探索的前沿,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发现,当前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实践谋划,尤其是缺乏从学校顶层到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协同,再到教师层面实施的层层推进方案。各大高校应深入挖掘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目标、路径、方法和手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纵向探索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再到任课教师层面如何有效层层推进。具体而言,学校层面在顶层设计中定义“思政元素”,构建“人才思政”格局;学院层面在课程建设中细化操作凸显“思政元素”,打造“专业思政”;教师层面从课题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等方面注入“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思政”。同时,学校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做好协同推进,从横向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合,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在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探索出一套符合各大高校特点、反映学校特色的纵向推进,横向融合的立体协同育人体系,从而解决高校人才教育的难题,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
        落实好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有没有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因此,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培训强化、夯实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是第一步;通过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对子,落实挖掘思政元素是第二步;通过搭建团队,探讨一门课程如何实施“专业思政元素构建图”、“课程思政元素构架图”是第三步。在教学讨论中,以“专业思想政治要素建设图”和“课程思想政治要素框架图”为依据,明确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然后深入探讨该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遵循思想政治要素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相互发展的原则,明确课程中的每个思想政治要素点;梳理各思想政治要素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思想政治要素点与本课程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认真绘制“专业思想政治要素建设图”。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使专业课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个可遵循的轨迹、一个可靠的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加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同步实施多项举措,让高校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专业的未来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对教师而言,需要具备思政教育的意识,能够较好地设计思政教育的框架,从而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化。
参考文献
[1]邹安妮,李宇飞,胡军.农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农机,2021,52(10):128-129.
[2]汪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中国测试,2021,47(05):182.
[3]杨长亮,姜超.课程思政的三重建构和技术路径——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21(06):87-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