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乡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宁琦英
[导读] 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意识,能让高中时期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学时期的物理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具有推进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寨圩中学 宁琦英 535312

摘要: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意识,能让高中时期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学时期的物理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具有推进作用。基于乡镇高中的教学现状,作为一名乡镇物理教师,要在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而要想深入改变学生物理观念、学习态度,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乡镇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高中物理课程唯一具有引导性的文件,也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开展设立的基础,是教材编创,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在新课背景下,课程标准也进行转变,并且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时期的物理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物理知识,逐渐形成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乡镇高中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与城市高中相比,比较落后,在开展具体课程的过程中,阻碍因素也比城市高中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课堂中,尽量弥补环境、设备的不足,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立足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坚持,逐渐形成对于未来学习具有益处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析教材目录,还要让学生了解每一章节的核心和重点,让学生明白实验中的结论都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公式,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时,要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如“摩擦力的性质、概念是什么?”“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形成摩擦力的因素都有什么?”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能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获取答案。如果学生预习的质量高的话,那么当教师讲解物理知识时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更加轻松。同时,还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当知识点讲解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以此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在生活、社会中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二、构建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性,所以教师就更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促进学生获取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磁现象和磁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设备资源,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理课程的魅力。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转变成具体的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问题教学情境,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了解指南针吗?”、“你知道指南针的磁针转动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吗?”、“指南针指示方向是哪?为什么?原理是什么?”通过教师问题的提出,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得出相关理论:磁铁周围有磁场存在,对指针方向具有影响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好的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
        三、组织小组讨论,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定位,认识到课堂中学生才是核心,要将学习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表达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否认学生,要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探索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开展相关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探究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探究小车速度变化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实验结论与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差异?”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分析,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实验,验证物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一些基础、重点物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乡镇高中物理教师,要向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开展教师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反思,不仅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以很好的素质去教育每一个学生。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逐渐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进而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代云丽.高中物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中华少年,2020(11):194+197.
[2]丁海龙.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08):31.
[3]李宏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