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方炳增
[导读] 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进程中,小学数学学科运用“数学故事”教学方法,促进趣味性数学课堂打造,使数学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氛围更浓厚、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加强烈,将原本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灵活,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得到科学培养和高效训练,让“数学故事”的情节给予小学生启发和帮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邕武路三塘镇路东小学  方炳增   530001

摘要: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进程中,小学数学学科运用“数学故事”教学方法,促进趣味性数学课堂打造,使数学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氛围更浓厚、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加强烈,将原本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灵活,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得到科学培养和高效训练,让“数学故事”的情节给予小学生启发和帮助,促使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全面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与应用技能。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数学故事在解决问题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解决问题;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时,对数学学科的本质不甚了解,无法增强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为了改变当前教学短板,教师通过运用“数学故事”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进行激趣教育活动,使小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分析数学知识点、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让数学故事作为数学知识的导入口,既增强了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氛围;又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布局,为小学生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借助数学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感性情绪大于理性情绪,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借助数学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内容引入,帮助小学生在正式学习开始前,做好学习的准备,科学开展先导性预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开展积极的学习活动。数学故事可以帮助教师将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展示,并且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理论引导、例题解析、实践训练过程,充分普及数学知识点,全面落实数学知识产生形态,帮助小学生做好引入式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时,教师要科学运用数学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故事:鸭子妈妈一个星期生了7个鸡蛋,但是一不小心打碎了2个鸡蛋,请问鸭妈妈还剩下几个鸡蛋?通过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点,从而引出“100以内减法和减法(二)”知识点,促使小学生产生明确的过度学习心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运用数学故事,开展问题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本质特点之一,只有在“问题”的促进下,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架构,夯实基础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故事教学方法,引出数学问题,使小学生在探究与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点、培养数学逻辑性,并且通过“问题”互动过程,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促进数学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借助数学故事创设数学问题,从而引出“认识时间”知识点,使小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并且运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小学生具备时间观念,并且开展多样性的数学问题讨论活动。比如:1分钟=( )秒;1小时=(  )分等之,有效锻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小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数学故事,锻炼理解能力
        数学故事在一定程度具有教学亲和力特点,有利于开展系统性数学教学活动,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运用数学故事辅助数学教学过程,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实现“化难为易”“由繁到简”的教学目标,促使小学生可以进行高效性学习活动。
        例如:在解答“水费”问题时,教师充分运用数学故事情境,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学习思维。比如:小明家第二季度水表数为:205吨;208吨;276吨,通过这张水表的数值可以总出:小明家4月份用水205吨;5月份用水208吨;6月份用水276吨,通过这些数据教师进行提问:为什么4月份和5月份用水吨数相近;而6月份用水吨数超出许多?这时小学生分析:6月份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等原因,洗衣用水、洗澡用水等数量增加,从而导致6月份用水数量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有效训练了小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数学故事”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当前最受小学生追捧的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数学故事当中,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等过程,培养小学生的系统性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针对数学知识点、定理定律、数形结合等数学问题进行全面整合归纳,让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拓展提升。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创编和选择不同的数学故事,充分发挥数学故事的教学作用,增强数学整体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向黎.论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8).
[2]唐涛林.运用故事,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