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王卫霞
[导读] 儿正处于心智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幼儿教师在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要合理运用周围环境和教育资源,并根 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的科学教学环境。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幼儿 投入到科学探索中,促使幼儿能够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科学概 念,提升科学经验,养成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科 学素养。

贵州省清镇市机关幼儿园 王卫霞 551400

摘要:儿正处于心智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幼儿教师在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要合理运用周围环境和教育资源,并根 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的科学教学环境。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幼儿 投入到科学探索中,促使幼儿能够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科学概 念,提升科学经验,养成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科 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活动 培养幼儿 科学意识
        引言
        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 趣和好奇心要给予充分的保护和良好的引导,要让幼 儿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地去探索和求知,形成自主自 发学习的习惯和品质,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 勇于尝试拼搏。学习品质的培养是科学做好入学准 备的核心要素。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形成好奇心 和求知欲,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使幼儿在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建 立对知识的主动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而在进入小学阶 段时,轻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
        一、激发好奇天性,学会主动探索
        幼儿天生就具有很多好奇心,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 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都是瞬间的,因 为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抓 住幼儿富有好奇心这一特点,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 科学探索当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其中的 奥秘,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当幼儿正在对小吸铁石进 行探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提供一些辅助的材 料,并鼓励幼儿自己探索不同的材料。当幼儿发现吸铁 石可以与一些材料吸到一起的时候,幼儿们的兴趣便被 很好地激发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对其他事物 进行探索,从而使幼儿发现吸铁石的真正奥秘。这样的 引导和鼓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激发幼儿主 动进行探索。
        二、厘清师生角色,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教师应将落实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 务。例如,在“气球变了”主题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 在科学活动区投放若干充满气的气球、未充气的气球及打 气筒。很多幼儿将关注点放在了气球的大小上,针对幼儿 表现出来的这一认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气球吹 大。由于幼儿的肺活量不足,绝大部分的幼儿都是以失败 告终的。由此,幼儿自觉地开始研究打气筒,尝试用打气 筒给气球打气。随着部分幼儿成功吹大了气球,进行了正 确的示范,越来越多的幼儿成功将气球吹了起来。有的幼 儿不小心让原本打满气的气球泄了气,却不明白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出现了沮丧的情绪。面对这一情况, 若教师一味采用讲解的方式,则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鉴 于此,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 以鼓励幼儿将手放在气球口的上方,感受气球从大变小的 过程,从而让幼儿对气球中的气体形成初步的认知。



        三、创新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探究意识
        由于幼儿大多天性活泼好动,而且喜爱新鲜事物和对新 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幼 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和发展需求,积极创新科学 教育活动,进而能够从自然科学、地理现象科学和现代科学 技术等领域进行创新,让幼儿能够接触到自然和社会多方面 的科学内容,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意 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组织幼儿到郊外 进行参观和种植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思考 和探究四季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能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植 物和动物,并形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优秀理念。幼儿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大自然中的植物做成标本,或者是进 行墙面装饰营造自然氛围,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探 究意识和科学观念。
        四、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培养幼儿学习行为与 习惯的良好品质
        每个幼儿都具有其独特的创造能力,在实际生活和 学习当中,幼儿都会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幼儿想要更好地 进行学习就应该学会合作,良好的合作可以使幼儿在学 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斜坡滚物》这个游戏中,要让幼儿在游 戏过程中对于不同物体斜坡运动的整体状态进行感 受,要幼儿进行深入的引导,让他们实现合作学习。 然后对他们的游戏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及记录,同 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交流和分享。又 如,在《我和影子做游戏》中,巧玲老师紧紧抓住大班 幼儿已具有初步的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大胆 发挥想象,创造各种趣味的影子并重点指导幼儿进行 合作创造影子的组合。在游戏中,有的幼儿能与同伴 两人或多人合作来表现影子的多样; 有的能与同伴商 量共同借助道具来表现影子的趣味,如利用周边的轮 胎放在背上组合成蜗牛、三人合作搭成千手观音、多 人合作变成一座城堡等。通过合作不仅让幼儿充分 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认识和感受影子带来的有趣 现象,又让幼儿在师幼、同伴、辅助物间良好的合作下 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影子组合,从而让幼儿学会合作, 学会与人相处,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有趣的活动中构建幼儿的科学认知,帮 助幼儿在观察、体验和实践中增强科学意识,可以促进幼 儿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洪.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宗鸣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90-91.
[3]贾文霞.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五)[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