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张斌
[导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的性质也在不断的改变,现如今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不再仅仅是智育和德育这两方面,美育在教学活动中也不断引起一些教育学家的重视,其中音乐也在小学课堂中不断融入,在小学教育课堂中加入音乐,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还应该注意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设多元化课堂

四川省南江县公山镇小学 张斌 636600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的性质也在不断的改变,现如今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不再仅仅是智育和德育这两方面,美育在教学活动中也不断引起一些教育学家的重视,其中音乐也在小学课堂中不断融入,在小学教育课堂中加入音乐,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还应该注意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设多元化课堂,增强小学生与音乐的联系,从而在各大领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一、引言
        在小学课程中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更重要的是理性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而音乐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界限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性世界,在音乐的熏陶下小学生可以增强与世界的联系,在音乐的世界里获得力量,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而且经科学研究表明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右脑,增强学生记忆能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开发,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多让学生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交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但是在如今小学音乐教育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不强,无法产生共鸣。对此本文根据当今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升小学生音乐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音乐教育观念有待提升。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小学课程的考试中并没有对音乐的考核,成绩也不纳入中考成绩,所以对于音乐课程的教育很多教师或者领导通常选择自动忽略,教学形式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比较敷衍,一节音乐课长长上成欣赏课,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长甚者还有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以各种理由占用音乐课堂,令原本一周没有几节的音乐课更加少,长久以往音乐课得不到重视,教学质量也比较低。
        其次,教师专业水平不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上课的质量,在大城市音乐教师师资力量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些十八线小城市或者山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没有专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指导,学生的音乐课程很难开展。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模式仍存在落后、死板的问题,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地教唱模式,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甚至有时候直接放音乐让学生听,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来兴趣,更别提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了。



        三、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小学音乐教育的观念,加大设备投资
        教育观念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前提,小学教师以及领导要增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学校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例如增设一些教育讲座和培训会议,向教师和领导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和领导的重视程度,转变其教育理念,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1】。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改革政策,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音乐设备,相比于枯燥的上课,实践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比较活跃。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更高。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活动中有绝对的话语权,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在选择音乐教师时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坚决制止找其他科目老师代课,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有相关知识的教师去听课,可以更好地指出教师上课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学校也要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增强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熟悉班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人施教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对于音乐活动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将自己融合到课堂之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建立相应的音乐考核机制
        对于任何一门科目来说学生的参与性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同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决定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参与程度【2】。在考核时教师也要注意制定一些奖罚措施,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性,提高课程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根据国家要求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有爱的师生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世界名曲,在听完之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了解,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结束语
        音乐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即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情感认知,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小学生与音乐连接的桥梁,要具有非常专业的教学能力,创设趣味性课堂,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丘杭梅.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J].北方音乐,2018(2):125-126.
[2]李鑫鑫.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 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386-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