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案例分析——以区L小学五年级新教师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杨颖珊
[导读] 笔者到区L小学进行大调研视导工作,调研发现该校英语科五年级组全为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资深教师帮带,未有协同互助的意识,不但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年级教学成绩也受到影响。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教中心英语科    杨颖珊

【摘要】笔者到区L小学进行大调研视导工作,调研发现该校英语科五年级组全为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资深教师帮带,未有协同互助的意识,不但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年级教学成绩也受到影响。本文通过与L小学英语科组五年级教师的个人访谈、课堂观课和教学质量监测,基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为L小学两位新教师的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给予客观的指导建议,助力了L小学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了五年级组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调研;教师培训;教学质量;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为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精确的专业诊断和改进意见,促进教研工作升级迭代。笔者作为教研员对L小学英语科的教学进行视导调研。区L小学1993筹办,1998评为区一级学校,2003年评为市一级学校,其特色明显,篮球、大课间有较高知名度。但学科课程质量居于区中游,学科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特别是英语中高年级均存在学生个体分化现象。通过2017学年到2019学年的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英语水平抽测的前1/3学生数比后1/3学生数多1至2倍,但仍难经常性地进入前1/3的阵营,说明后1/3的学生已经出现较严重学习掉队。
        从教师的层面看,学校提交的英语学科骨干优秀教师名单有3名,其中两位老师的教龄仅有4年和5年的新教师,另外一名晋升为行政,这3位教师均有参加区课题的研究,但课题研究都为同一主题。分别是《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致性可见学科教研局限性,教师能力并未能匹配区域优秀骨干教师的能力,教师们的综合素养需要提升。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到L小学进行大调研视导工作,调研发现英语科五年级组全为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资深教师帮带,未有协同互助的意识,教学能力提升缓慢,从四年级的教学成绩看已经受到影响。    
        二、案例分析
        2020年上学期对L小学英语科五年级级组进行视导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课堂观课和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诊断如下:
        (一)案例呈现
        1.调研对象:英语科负责五年级教学的教师有两位,A老师大学本科毕业,5年教龄;B老师硕士毕业,1年级教龄不到,都是新教师。
        2.案例问题:1)两位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年级也缺乏资深教师帮带,B老师刚入职,双方并未形成协同互助的关系。2)A老师产假复工,未恢复正常教学状态,有倦怠感。3)B老师刚入职,热情满满,但自笔者意识过强,缺乏虚心请教和团体协作意识。4)两位上学期执教的四年级班级平均分未达区公办学校平均分,处于中游偏下;而本学期的五年级教学内容更具难度,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极需助力提升。
        (二)问题诊断
        1.个人原因:
        1)A老师:通过访谈感觉A老师比较内向、不苟言笑、不善交流,对工作感到有压力,感到工作量大,不愿意进行课例展示,但喜欢和信任科组的同事。A老师四年级任教3个班,四(2)(3)(4)班,四年级期末综合测评数据显示,其任教的3个班期末测评均为年级5个班中最低分的3个班,教学质量低。本学期任教5年级2个班,五(4)(5)班。其中五年(5)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是一位资深老师任教,该班平均分为全年级第二高分。
        2)B老师:通过访谈了解到B老师是硕士生,底子好,热情、自信,愿意尝新,很想别人给予肯定,但表露出科组未能给予信任和支持,未能学到充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四年级实习期任教1个班,四(1)班,四年级期末综合测评数据显示,其任教的班期末测评均为年级5个班中最高分,但四年级的时候是学科最优的英语老师任教,高分原因与其关联不大。本学期任教5年级3个班,五(1)(2)(3)班。
        2.课堂教学原因:
        1)笔者使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观课,在一个学期内共观课两位老师各3节课。观察教师的量表主要是聚焦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教学内容和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效果。
2)现就课堂观察到的课堂事实和观察量表统计的数据分析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
        ① 在教学目标方面,A老师能做到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置合理的目标,达成度达90%,但目标设置稍低,会出现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张教师设置的教学容量较合理,能够选择与主题相对应的拓展内容,能抓住教学重难点。B老师设置的目标欠合理,设置的目标过高,导致课堂结束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B老师设置的教学容量偏多,不能合理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课堂观察表,也设计了观察学生行为的课堂量表,观察点定在:学生参与活动的面和对学困生的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学生完成理解和输出任务的质量。通过课堂观察笔者们发现,A老师重视词汇和句型的操练;但缺乏语篇教学的意识,忽略了在语篇中呈现、操练和设置语篇输出任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方面有待提升。B老师注重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双基训练、语篇教学、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其他方面都有待提高。
        ③ 从学生参与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A老师能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较多,并能以伙伴、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学生齐齐跟读的现象,教师的牵制仍见,学习思维难以激发出来。B老师能使用小组学习方式,但操作和管控方法缺乏,学生未能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较难发挥出来。
        ④ 从观课时记录的学生个人回答的座位号和课后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来看,发现A老师和B老师班的学困生都较少主动回答问题或较少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
        ⑤ 在设计语用任务和评价活动方面,张教师有设计学生语用任务和评价活动,但输出的多数是关于词汇和句型的碎片化知识,学生理解语篇、输出语篇或语段的训练和机会少,B老师班的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提高不多,语篇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不多,教学效率普遍偏低。
综上分析,5年教龄的A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良好,但教学理念较为传统,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B老师是仅有半年实践经验的新教师,个人素质优秀,教学理念比较创新,但教学方法、能力需要夯实。
        3.学校行政管理和科组原因:
         1)主管英语的行政注重行政管理,忽略科组教研的专业引领:C老师是L小学英语学科优秀英语教师,是科组的引领教师,本学期晋升为行政主任,主管英语教学。由于要熟悉行政工作,“行政管理”功能重于其本质的“专业引领”功能,虽然承担着组织和管理学科教研活动、引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责,但现实情况是对科组教研专业研究的引导会力不从心,包括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2)教研内容聚焦“磨课”,忽略教师真正的需求。在科组校本教研方面,教师们认为开展校本教研是有必要的,除了空出每周三下午是区教研活动的时间,还把周四早上定为英语科组校本教研的时间,但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则较少。校本教研有主题,但一般是有公开课任务的时候大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者开展区、学校统一要求的教研主题;有请外区的专家进行讲座指导,会就教师提出的困惑或问题,开展经验交流。但是教师希望校本教研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家提升教学技能,了解先进教学理念。
         3)团队合作及凝聚力不足。科组老师能够互帮互助,新教师肯钻研,老教师肯学习,有师徒结对机制促教师成长,但相互促进发展的效果不明显。教师之间能够共享资源,但是对资源没能组织科组老师进行梳理、分类并建库。科组不是实行小循环或大循环机制,中高年级的老师会接手别的老师的班级,有教师表示最不愿意接手代课老师和个别教师的班,主要原因是这些班级教学常规、学习习惯和教学质量不好,接手起来工作量很大。
        (三)助力方法
         1.科组沟通,学校支持
         1)与行政和科组长及时沟通,告知两位老师的情况,希望学校、科组能根据两位新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助力方法。
         2)提醒学校行政和科组长要深思科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以下几方面的方法和建议:第一,科组老师们要明确教研的目的——“以学为本,促进深度的教与学”,最终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教研内容不是单纯的磨课或对应新主题,而是基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需求设计校本教研的内容。当前,基于学校的情况,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首先需要聚焦于使用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备课,适当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应兼具课程与教学的视野,同时关注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等内容。第三,教研重心应扩大教师专业视野,以训促教,以教促学”。
        2.交流鼓励,有的放矢
        教研员在教师心目中是被信任和肯定的,因此本学期多次与两位教师个别交流,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她们,重塑老师们的信心。
        1)A老师缺乏的是理念更新和职业倦怠,笔者先肯定了A老师的能力,帮助她克服产后适应的心理压力,并给予A老师优质的备课资源,减轻其生活负担之余,能在使用资源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新的理念和教法,循序渐进地从理论到课堂教学进行指导。
        2)B老师需要的是经验和实践,因此笔者让其加入区中心组跟区优秀的骨干教师学习,并让优秀老师做其师傅,帮带完成中心组的任务,包括资源建设、听评课和学习培训。还让其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理念的实践能力。
        3)提升教师能力有效的路径初探:

                     

        (四)助力效果
        1.教师教学态度和个人能力提升。
        1)A老师从被动转为主动,会主动询问是否有优质的课件,并且主动表达感谢,还交流说区的课件对她非常受益。在教研活动后,还会私聊笔者,问有没有教研的课件,想再次研读。
        2)B老师老师更是活力四射,平时教学上遇到困难,会主动私聊求教,不但用心制作课件和教学设计供区使用,还积极撰写论文,笔者指导的论文参加了广东教育学会论文活动获得三等奖。
        2.教学质量提高。两位老师在本学期认真备课、教学,五年级学期末成绩对比四年级进步明显,下表是四年级下学期和本学期五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成绩对比。

              

        三、视导调研反思
        首先,基于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这样的数据与实证的视导调研,可以有真实地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师整体的分析变得可量化,这就为教研提供新的视角,为师情的研究与预判提供了真实的证据。其次,下沉到一线帮助教师的教学情况,根据她们的实际教学能力等级和水平制订相应的发展和培训计划,能更好地助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需要指导学校使用数据与实证的方法,帮助学校以正确的路径,通过课堂观察、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找准当前最为影响该学科教学质量的症结所在,更针对性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更有效发展和提升学校教师能力,最终提升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新.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5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颖珊(1978-),女,广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信息系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英语教师发展和培训。
项目:本文是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大调研视导项目的阶段性分析个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