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杨永波
[导读] 创新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由于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要求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条件的综合运作,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中心学校  杨永波 442500

        创新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由于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要求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条件的综合运作,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而信息技术为创新思维的教学提供了条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从身边的问题出发,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思维氛围。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借助媒体创设多种情境,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诱发学生思维主体产生创新意识形成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去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圆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课的开始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媒体出示三种不同车轮的汽车正要进行赛车比赛,它们分别是方形的、椭圆的以及圆形的车轮。首先让学生猜猜哪个车轮将会获胜,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在一年级中学生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是圆形车轮的汽车会获胜。然后运用媒体直观地演示出来,多方面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就能获胜?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呢?生动有趣的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并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的兴趣,为掌握圆的特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因此要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对将要所学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二、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思维过程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创新的过程,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进行拓展游戏:用4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拼1个大长方形的拼图游戏,并数-数所拼的这个图形里有几个长方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观察和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拼法。但是在数图形里有几个长方形的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问题很难数正确长方形的个数,可能多数,可能少数了。怎么数才能一个也不漏掉一个也不重复呢?通过学生的探究操作交流后,借助媒体演示,再次展示其数长方形的过程。


运用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数的规律数图形,通过信息技术使复杂的探索过程变得简单有趣,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这时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这个长方形还有其它好的数法吗?学生发现数的方法与数线段的方法相同,从第一个长方形向右出发数到4个,第二个向右数到3个......媒体展示了规律被揭示的过程、问题被发现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不仅展示了教师的思维过程,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好的展示出来。
        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三、引导探究,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能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想象条件,利于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假设,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发展他们的假设推断能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四年级《问题解决》中的鸡兔同笼题,运用媒体出示8个圆形和22个小长方形,说明鸡、兔的头被藏在了圆形后面,而它们的每一只脚却藏在了长方形里。首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启发学生独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想出列表法与假设法的方法,由于在低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会用有序的列表法,所以重点探究假设法。让学生通过用圆片、牙签把摆出自己的思维,形象地表示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借助所摆出的图形数学建模,抽象出数学解题过程,学生通过假设全是鸡或假设全是兔子学会列出式子,计算出结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教学媒体形象的演示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又有学生进行假设,若所有的鸡都单腿独立,而所有的兔子都双腿站立,则总腿数只有原来的一-半,即11条。但因总头数保持不变,且这时鸡的头数等于鸡的腿数,于是用11--8=3,得到兔子单腿站立数,即为兔子头数,剩下的鸡就是30只。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路显得新颖独特,别出心裁。使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探究习惯,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借助媒体引领学生自主走近、走进、沉浸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探索、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过程中,反映出多种思维方式的协调运用以及解题思路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
        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是集严密性、精确性、逻辑性、创造性于一身的一门基础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能逐渐掌握这门科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因为它是最常用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就是对熟悉的事物,能够采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在相同或相似之中看出不同的思维形式。在解题时常常表现为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最终开阔思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所起的作用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无法比拟的。创建一个现代技术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境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