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阅读时代的信息疫情全球化现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刘桂蓉 陈晓角
[导读] 短视频阅读的全球化普及现象催生了碎片化阅读习惯的蔓延,以至于很多人在看问题和公众事件时也依然无法拥有全局观和大图片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导致谣言往往比真实新闻更抓人眼球。

浙大城市学院   刘桂蓉   陈晓角

摘要:短视频阅读的全球化普及现象催生了碎片化阅读习惯的蔓延,以至于很多人在看问题和公众事件时也依然无法拥有全局观和大图片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导致谣言往往比真实新闻更抓人眼球。本课题将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中不实信息的爆发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着手,探究短视频全球化时代下碎片化信息对人们思考方式的影响以及这些信息在碎片化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关键词:短视频 碎片化阅读 新冠疫情
        自2016年以来,短视频在中国快速发展成为了主流的媒介形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快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更愿意接受短视频讯息,短视频以“短”取胜,并受人们的青睐。但也因此催生了碎片化的信息市场,传统阅读和人们思维都逐渐碎片化,思考问题没有全局观。2020年新冠疫情获得全国人民的关注。而在当下短视频主流的当代,短视频如抖音,快手等也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报道着新冠疫情的消息。
        比病毒传播更恶劣的是未经筛选或片面化的报道,其实更具危害性。这些碎片信息通过不实的报道给了谣言更大的市场。微博平台也曾辟谣“接种新冠疫苗后核酸检测会呈阳性”,“放鞭炮可以治疗新冠”等谣言。造假的新闻加上民众碎片化的阅读使得舆论场乌烟瘴气,造成不少负面影响,
        一、信息疫情不实谣言传播的原因
        1、短视频时代的全球化。根据交互数字内容广告分析机构IAB提供的数据,美国观看网络视频内容的观众规模从2013-2019年增长了60%,达到了7200万人。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已于2017年夏季全球上线,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TIK TOK曾在美国、日本、泰国、印尼、德国、俄罗斯等地,多次登上当地AppStore或Google Play总榜的首位。国外短视频行业的蔓延与国内短视频盛行的当下,信息传播速度愈加快,不实谣言的传播也更加快。
        2、碎片化阅读的消极影响。碎片化阅读通常在电子设备上展开,长时间不加分析思考的对信息的获取,使得大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愿意思考,而是直接获取,并且对获取的信息不愿意加以辨认,而是直接记忆和传播。如很多受众通过抖音视频的大标题获取一些信息,蛊惑性的标题加上被扭曲的错误报道通过碎片化快速的传播,造成信息疫情的浅层化。
        3、新闻媒体真实性的选择。在有关新冠疫情的海量信息中,为了博取热度博取群众眼球,许多不真实的新闻随处可见。某著名报纸在报道一个感人的疫情故事时说了一个细节,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嘛去了。有人提出质疑:出生20天的孩子会提问。新闻媒体若胡编乱造,那真正的新闻又有谁会去相信。
        4、部分群众为获取流量增加关注度的手段。短视频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化关注度点赞数等为现,所以提高人气,引流,获取视频点赞度是部分群众萌生歪脑筋。


2021年1月22日,民警在工作中获悉:有人在某短视频平台以疫情期间车辆为躲避检查站,横穿河道冰面进京为炒作话题来博取粉丝眼球,增加抖音关注度,此视频被多人点赞转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二、信息疫情不实谣言的影响
        1、引发社会动荡,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短视频不实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谣言传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能会让部分大众争先恐后的模仿,严重甚至会引起大众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甚至于国家的不稳定。
        2、打扰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当大众面对与自身切身利益的谣言,会更加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力。尤其是在2020新冠疫情初期,像缺乏基本新闻知识的一类人,当他们刷到时,会从内心觉得这是真实,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到整个村落,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
        3、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大众的注意。任由不实谣言传播,不断出现新谣言,不断辟谣,对社会信任体系产生极大的撕裂作用。
        三、对于信息疫情全球化的建议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短视频当代下的碎片化阅读趋势难以迅速扭转。碎片化阅读在一定条件下为受众群体获取信息提供便捷。不论是传统阅读还是现当代的电子阅读短视频化碎片阅读,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2020年开始传播,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论证的理论和数据。因此在阅读该类信息时仍需要受众群体一定的辨别能力,更加需要对传播者新闻工作者的监管。
        1、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不管是官方的短视频账号还是用户个人的短视频账号,相关部门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增强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有效性,避免在大众群体间造成不良的影响,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质量,让有用的真实的信息惠及大众。
        2、提高自身分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者自身的品性素质等会造成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碎片化阅读本身只是对于完整阅读的补充。只有自身有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才不会让不良的信息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田维钢, 温莫寒. 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 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短视频生产[J]. 传媒观察, 2020, (12): 9-14.
[2]袁君子.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状况及影响分析[J]. 新闻前哨, 2021, (1): 10-11.
[3]董加. 短视频引发的思考[J]. 新闻传播, 2019, (7): 85-86.
[4]马骎. 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实践分析——以”四川观察”抖音号为例[J]. 视听实践与思考, 2021, (3): 192-193.
[5]张登贵. “信息疫情”危害之一:不真实的新闻欺骗人[EB/OL].
[6]潇湘晨报. 这些有关疫情的谣言被辟谣![EB/OL].
作者简介:刘桂蓉(1999年8月)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浙大城市学院,本科,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
陈晓角(1972年12月),女,汉族,上海人,浙大城市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传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