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冷开林 秦三美
[导读]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母语学习科目,语言类的学习科目具有情感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新街镇中心校   冷开林   秦三美  615207

摘要:小学语文是重要的母语学习科目,语言类的学习科目具有情感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小学语文也蕴含着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影响着小学生文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优化,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下 小学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中 德育渗透 研究
        引言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依托阅读教学开展。尤其是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多数都是以讲解课文的形式出现,将语文知识蕴含在阅读当中,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就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语文知识也能够得到积累和丰富,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本身应该关注到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上,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智育的发展,也要关注到德育的渗透。
        一、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每一个学习科目都有自身的教学特点,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面对非常多的语言文字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内容良好地掌握,就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感觉到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枯燥,难以提起兴趣,这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德育学习情境来强化教学效果,德育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构建相应的情景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时,文中主要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秀美景色,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去过这座城市,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威尼斯城市的图片或视频,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进行场景渲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欲望,使德育教育提高渗透效果,帮助学生提升了认知能力。
        二、组织朗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阅读”跟“朗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文学科其实就是一门教会我们如何使用中文表达情绪与思想的学科,学好语文知识,提升的是我们的表达能力。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穷人》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本节课“穷人”身上具备的宝贵修养,就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带领他们阅读课文。桑娜家的条件已经很不好了,但是她依旧能不抱怨,甚至关心自己生病的女邻居,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爱着世界上的每个人。扮演西蒙渔夫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模仿刚刚出海打鱼归来的疲惫感,但跟自己的妻子交流时,又表示“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轻描淡写地提及自己在海上遭遇的困难,依旧心怀感恩,要在语气中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扮演大孩子的学生朗读“别担心,妈妈,我们还有爸爸呢,弟弟妹妹还有我,我们都会帮你的,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语速稍微慢一点,最后的“一定会好起来”可以音调高一点,凸显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互关心的美好氛围……不同的学生会在朗读的时候符合文章中的某一个角色,以一种类似对话的方式演绎文章。
        三、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部,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检验了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他们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抵御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到图书馆借阅文学书籍,与同学一起参加阅读学习活动,参加校园组织的演讲比赛等,并让他们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写下自身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社会事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一个蕴含科学素养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其中涉及许多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对这些要点进行挖掘,然后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强意志品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淑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孙昌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5):44-45.
[3]游建新.让阅读净化心灵——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19(48):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