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高中历史史料分析能力转型探究 ---以乡土类史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提升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何丽娜
[导读] 本文撰写的主体和方向是高中历史史料分析能力转型,探究中以乡土类史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提升为例。首先,论述高中历史教学链接教学中选择乡土类史料的缘由和意义。

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何丽娜 

【摘要】本文撰写的主体和方向是高中历史史料分析能力转型,探究中以乡土类史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提升为例。首先,论述高中历史教学链接教学中选择乡土类史料的缘由和意义。其次,论文主体的还包括高中历史教学链接中乡土类史料运用和分析的策略,主要从课堂活动中运用古陕州本土文化资源的方法以及在课外教学活动中通过校本课程讲解和校外研学活动实践两个方面实践和分析。
【关键词】乡土类史料;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古陕州文化资源;实践策略
        一、乡土类史料的选择缘由和意义
        (一)将乡土类史料纳入初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新课程的改革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本课题组充分研究新课改发现,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挖掘和利用乡土历史,能保持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基于本地特色把三门峡本土历史转化为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发挥乡土类史料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安排有所限制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内容不够充分形象,概念性知识、结论性语句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枯燥。初中阶段的学生关于历史知识还是比较浅显表面。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们对于教材的难易程度很难接受,如果将与相关历史相对应的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能突破教材的局限,拓展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三)乡土类史料是丰富有效的历史素材
        中国历史悠久,各地区都留有丰富的文物遗址、历史文献等资源,它们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将地方的"小历史"与国家的"大历史"进行有机结合,能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三门峡地区历史上的乡土类史料很丰富。
        (四)乡土类史料的利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高中教学中利用乡土类史料有益于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开展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研学活动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在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克服传统课程中接受学习、机械练习的弊端。高中历史教学链接乡土类史料,能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到历史课堂和历史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乡土类史料运用和分析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链接乡土类史料,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两种教学方式。
课内,主要是课堂教学中运用,包括历史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参与应对的方法;课外,主要是在历史第二课堂活动中运用,即开展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外高第二课堂的校本课程,以及外高每年都举行的研学实践活动等。
        (一)在课堂活动中运用古陕州本土文化资源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初高中古今中外历史衔接教材的史料汇编,在课堂活动中选择合适的乡土类史料灵活运用。


基于两个教学设计,我们主要在以下环节融入相应史料:
        1.课程导入法。课程导入是教学设计中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性、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一段精彩的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好奇欲和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相关学习中,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一堂成功的课程需要一段出色的导入。比如在讲解“百家争鸣”这课中,就用“如果让大家扮演三门峡文化旅游大使,你会向外推介哪些文化旅游景点?”“大家所举的虢国博物馆、函谷关与我们今天所学内容有何关系呢?”等,比较贴合孩子们实际,激起他们的兴趣。
        2.补充穿插法。由于高中教材篇幅的局限性和笼统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擅于挖掘教材信息,发挥好乡土类史料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适当插入到课堂活动中,能拉近学生与 历史的距离,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比如讲解一些成就方面的历史事件中,课题组就将三门峡大坝修建的始末进行补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大坝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原来单纯地将它看做一个水坝,能泄洪、防洪、航运、游览等。让学生们理解“大坝精神”,这些对学生的情感升华和家国情怀培养有极大意义。
        (二)在课外教学活动中运用古陕州本土文化资源的方法
        1.实地参观研学活动
        通过外高第二课堂中每年三四月份举办的研学活动,结合本地情况,三门峡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外高会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的,如高一年级他们每年都会去三门峡大坝,高三年级每年多会去函谷关,离学校比较近的还有虢国博物馆、三门峡市博物馆、宝轮寺塔等,对外开放,都是比较好的文化教育基地,这些乡土类史料都能与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连接,所以通过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高一、二校本课程---你不知道的陕州文化
        在历史课程中穿插补充乡土类史料是为了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但在不同章节课程中 讲授的乡±文化知识是零散残缺的,缺乏关联性,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乡土知识体系。因 此,本课题组何丽娜老师等在高一二年级,会给学生开设历史学科的特色校本课程—《你不知道的古陕州文化》,每周三下午三四节课,选课了的同学还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深入地全面地体系化地了解陕州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入乡土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主动亲近身边的乡土历史,探究其源流发展,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育,使学生跳出统编教材固有知识内容的藩篱,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家国情怀的动态生成,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能认清自己的“根”的故土是什么样子的。
        三、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根据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不同要求,发挥乡土类史料的积极作用越来越重要。历史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认识到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其合理地开发、利用,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渗透,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形式,服务好初高中历史学习能力的衔接、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黄震.以地方史为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一一以广西陆川中学为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本文是课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高中历史史料分析能力转型探究》立项号:2020SMXJKS-229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