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家园同行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林芝
[导读]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培养,并受益一生。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德外幼儿园本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思考的出发点,也是家园共育的一个最好的教育交流契机。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幼儿园 林芝   618000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培养,并受益一生。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德外幼儿园本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思考的出发点,也是家园共育的一个最好的教育交流契机。
        我们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温馨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书籍、精彩的阅读方式可以给幼儿最好的阅读引导和启发。从阅读环境和氛围打造开始,我们每一楼层都有一个书吧,每一个班都有一个阅读区域,投放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绘本,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一时间幼儿对于书吧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单一的书本翻阅、老师的故事讲述,会让幼儿出现阅读疲倦。这时我们发现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巨大作用,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家庭教育的加入和努力也必不可少。
        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和我们幼儿园的阅读活动,我们班开始了“书香校园·家园同行”的班级主题活动。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通过这一理论的指导,我们将书香校园建设中家园共育的活动提上了日程。
故事讲述,亲子互动
        1.“围裙妈妈讲故事”“暖心爸爸讲故事”点亮阅读兴趣
       学龄前儿童对于阅读的理解就是听故事。对于父母来说,最简单的亲子互动也是讲故事。所以我们选择一个最容易的方式,激发班级家长的参与兴趣,也激发孩子的渴望心理。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室给幼儿讲故事,故事讲述的的形式不限。就这样“围裙妈妈讲故事”“暖心爸爸讲故事”的主题活动拉开了序幕。
        一开始家长都还有些胆怯,第一位妈妈:唐浩铭的妈妈勇气可嘉,利用中午幼儿餐后的时间,直接上台拿着故事书讲述,这样单纯的阅读氛围依然让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她的这一举动,更让她的儿子:木子感受了浓浓的自豪,以及对妈妈的崇拜感。每一次说到讲故事,木子总是特别开心的拿着书说道:我的妈妈都来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了,我也要给小朋友讲故事。透过木子的眼神都能感受到他对于阅读的渴望。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班级有6位妈妈、1位爸爸前后利用空余时间来到幼儿园给幼儿讲故事。故事形式多元化,有准备PPT的、有准备故事应景小礼物的、更有准备服装组团进行故事现场表演的,幼儿对于故事的讲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知,对于故事的兴趣浓厚。爱上故事的氛围就在小小的变化里萌芽咯。
        2.故事录播,延续亲子阅读好氛围
        当然家长到幼儿园来讲述故事能给孩子们最直观的影响,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家长在家里也经常跟孩子们进行睡前故事,坚持的很好,但是苦于没有时间到学校。所以我们又新增了一个故事讲述展示平台,那就是用荔枝APP进行故事录制。
        这一个方式让很多孩子们在家跟父母有了主动一起讲故事的意识,并且每天中午午休前的故事播放时间成了孩子们非常期待的时刻。每天我们都能收到家长给我们传来的故事,孩子们因为听到自己和妈妈的声音格外的自豪和自信。



        自制书籍,亲子合作
        在家园讲述故事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上了静坐阅读,但是坚持性不够,绘本频繁被更换,所以图书的损伤很大。我们增设了“图书医院”,但是效果不佳。最后我们绝对利用家园共育,让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制作一本图书。
        清明小长假一条弱弱的自制图书的短信发到群里,本想着可能会收不到几本书。没想到假期回来,孩子们陆陆续续把“书”带来了,一共收回了29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和家长们制作的图书非常精美。我们想,何不将孩子们做成的书放在图书角呢?我们马上就这样做了。结果,图书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制图书的翻阅、朗读率非常高,让幼儿受益匪浅。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自己的自制书籍小心翼翼地翻阅,还不忘记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故事的内容,笑声不断。我们还经常听到孩子们非常骄傲的跟小朋友和老师分享道自制图书时的小插曲。
        阅读打卡,亲子陪伴
        有了兴趣的积淀和自主表达的热情,如何坚持或者说如何养成阅读习惯,做到真正爱上阅读,就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了。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所以我们跟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开始了21天亲子打卡。这是一次长时间的挑战。
        开始第一阶段1-7天需要随时提醒大家,在部分家长的带动下,大家坚持的很不错,老师们每天都会在群里坚持回应每一个家庭,同时老师也加入了阅读打卡的活动里。让阅读习惯真正浸润进孩子的心田。当然在第二阶段7-21天,是最具挑战的时期,需要不断坚持,由刻意转变为自然。有家长会因为一些其他原因给孩子们请假,我们采取了打卡记录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成为阅读打卡的主体,让他们来提醒父母讲故事。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21天的引导和监督,一开始的为难情绪没有。家长在看到孩子爱上阅读的行为变化后,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跟孩子的亲密关系。记得在一次与家长沟通时,一个家说道:“阅读打卡虽然有点磨人,但是坚持下来孩子真的有变化,回到家里不再一张口就要手机了,更乐意跟我在一起,听我讲故事。”听到这些,我们也倍感欣慰,因为有一群愿意花时间陪伴的家长,愿意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可以说,“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开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品质,同时与我们的爸爸妈妈建立起温馨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家长对于亲子阅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作为老师,我同样收获颇多,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那就是:
        阅读习惯的养成
        需要不同环境
        不同时间
        相同的坚持
        书香校园
        家园同行
        在家和校园的我们
        快乐的享受阅读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