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琼清
珠海市香洲区第五小学 519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好转,我国小学生逐渐重返校园。教师更需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完成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后疫情时代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小学教学,德育教学
引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几乎给整个中国都按下了暂停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小学生也逐渐重回校园,重新开展线下教学。而教师在这一期间的任务就是考虑并落实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地开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利用线上下教学相结合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因素,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他们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时,经常听着听着就被其他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几乎不会全程认真听课。还有的小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表面上在听课,实际上却在偷偷看课外书、玩手机。这是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不强,并且在家中学习缺少了学习的氛围,也没有监督者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督,小学生不知不觉间就忽视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都会下降,自然就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在疫情尾声,小学生重回校园,很多小学生都会对于上学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也就是教师常说的“心散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这种状态[1]。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升。例如,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较为坚实的后盾。又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微课、云课堂、在线作业等线上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并把这些线上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的纸质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尽快地回归到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另外,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也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迎合了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使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提升学生思维转变的速度。
二、借助实际生活加强德育教育
在疫情期间,由于降低病毒的传染风险,因此很多市民都选择呆在家中不再外出,小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家中时难以保持原有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可能作息变得混乱,心态上也变得非常懒散,这种情况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如果小学生没有针对自身的这种情况进行及时的改变,作息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健康、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另外,由于居家期间的懒散生活,也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在面对学习时,不再愿意勤奋刻苦地进行学习。在小学生居家生活时,由于活动量较小,小学生的活动量不足,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运动量降低,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而在后疫情时期,随着小学生们逐渐返校,这种处于无奈的居家生活所引发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很多小学生表现得懒懒散散,在晚上一直玩到深夜也不肯睡觉,第二天上课时没精打采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于此,教师必须要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在节假日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到劳动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将身体中的“懒虫”赶走,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质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通过疫情中的人与事开展德育教育
疫情期间,虽然人们不得已被“困”在家中,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不惧危险,走出家门,服务大众。他们中有白衣天使,有警察,有社区工作者,还有许多志愿者。在疫情期间,许多小人物都迸发出了巨大的光彩,例如坚持给医院送外卖的快递小哥,在大年三十免费为医护人员做好了热气腾腾饭菜的小餐馆老板,白衣天使们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只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等等。这些平凡的人在疫情期间,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这些事迹不仅令人感动,更能够成为教师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时的例子。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思想尚不成熟,因此,教师应当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这些疫情之下令人异常感动的人与事正是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绝佳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些感人的抗疫英雄事迹,通过对于这些英雄事迹的播放、讨论,使小学生了解到虽然国家在过去遭受了疫情,但是却一直有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只为了将病毒消灭的这样的一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并且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小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2]。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育手段从单纯的线下教学改为了线上与线下并重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课程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地构建。通过针对课堂评价机制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地特生。在小学德育评价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建设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从教师的授课能力、课堂内容的充实程度等方面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达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使德育课堂的考核评价更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后疫情时代下,教师担负着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育的重担。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科学的教育与教学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使小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瑞斌, 王海霞.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问题的实践探索[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
[2]林玮. 追寻美育内涵和德育意义:野后疫情时代冶的信息素养[J]. 福建教育, 20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