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陈柳燕
[导读] 文章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一共提出了四方面的策略:丰富阅读渠道,加深阅读感受;创新阅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陈柳燕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九小学
        摘要:文章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一共提出了四方面的策略:丰富阅读渠道,加深阅读感受;创新阅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成为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特别关注。阅读是阅读课程的第一步,工作重点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感受、评价、鉴赏、理解和认知能力,推动学生探究和创造阅读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思维,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丰富阅读渠道,加深阅读感受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并不是唯一教学渠道。学生阅读的渠道有很多种,教师要注重丰富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加深阅读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并形成多种表达方式,推动学生阅读理解素养的发展,加深学生的感知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阅读渠道,加深学生的感受。首先,教师在语文课程中,要借助学生对文章知识的透彻理解,带领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借助互联网这一途径,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阅读不同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新阅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总是会运用讲解和探究的形式带领学生阅读,带领学生逐一探究阅读素材,然后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结论,这样的形式并不能让学生与文章传达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阅读也是浅尝辄止的,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理解与感知。教师要创新阅读课程的形式,首先,教师要运用演绎的形式,针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哪一种阅读与自己研究效果都是不能企及的。因此,教师要将阅读形式与表现形式进行整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课余时间详细阅读文章,并且在课堂表演中参与到评价和探究中。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给学生介绍创作者的信息、课文中的任务以及播放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相关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缩短学生与文章的距离,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长时间的阅读方案,帮助每个学生确定阅读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提供的阅读书籍中选择性阅读,教师充分考量学生的阅读状况,每周设计阅读交流课程,并让学生与其余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然后进行组织交流,在讨论后写出读书感受。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在制定学习方案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面以及探究素养,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学习方案;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像读书会等,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丰富自己的情感。
四、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知识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根据时代变化的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组织语文课程。在以往的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与教师是不平等的,这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不能展现出来。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学生存在消极的学习心态,也不会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程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将课程还给学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并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秋天》这篇文章时,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认知。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在自主阅读环节中,不识字的情况会影响阅读效果。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来进行教学,在阅读全文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生字词,然后再进行阅读。
结语:
        总之,在一个班级中有大量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存在差异,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语文教学。当需要朗诵时,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诵中,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会在阅读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以不同的兴趣点为核心的阅读课程,从全方位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
[2]袁双桃.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0.
本文系:《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