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王伟
[导读] “阅读与写作向来不分家”,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而写作则是阅读能力的升华与体现
        王伟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纺路中学  
        摘要:“阅读与写作向来不分家”,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而写作则是阅读能力的升华与体现,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知识的主观需求为主抓手,通过二者的有效顺畅衔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写作灵感,在写作创作过程中理清阅读文本的主体脉络,进而为语文成绩的快速提升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学策略 探究?
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教师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善用文本中的素材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写作,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当下我国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不深刻等,无法实现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从而制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读写结合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一、当前应用阅读和写作结合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略对学生自觉运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来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语文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也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所以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使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
        (二)将阅读和写作结合的过程中形式化严重
        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也能够意识到这种方法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方法,缺少有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只借鉴了读写结合的“皮”,没有掌握读写结合的“里”,让整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很典型的错误就是教师在课上进行阅读教学时进行了非常完备的分析,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跟学生说要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大家要善于发现阅读中的写作素材。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不去引导学生怎样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而是完全靠学生自己去领悟,这无疑只是将读写结合流于形式。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借鉴创作手法,激发写作灵感
        在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和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怀,并对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予以学习和借鉴,以激发写作灵感。以杨绛创作的散文《老王》为例,这篇文章利用平实的语言,节选了老王日常生活当中的几个片段,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一阅读文本当中寻找到写作灵感,教师将《老王》的整篇文章投射在屏幕上,然后选择学生代表运用真实的感情色彩进行朗读,接下来,教师可以将文章当中的一些点睛之笔勾画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学习和理解。比如在描写老王外貌特征时,作者写道:“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这句话运用了层层递进的写法,对老王的这一显著的外貌特征加以强调,顿时让人生出一种同情感。再比如老王的一段语言描写:“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通过这段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心里仍然装着别人,体现了老王身上无私高尚的品质。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当紧紧抓住作者创作手法,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作者的创作手法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由此可以看出,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能够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二)优化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资源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孩子产生和以往不同的学习感受。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小石潭记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体会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多媒体以立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多媒体动态画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静穆,近距离观看大自然的美景,仿佛置身在其中。教师在此情此景中可以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简练生动的语言,分析作者如何将小石潭刻画得细腻、逼真,然后将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与学生所看到的小石潭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充满情感意义,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运用阅读和写作结合方式的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初中语文而言,往往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每个单元的文章篇幅都比较长,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做题能力的要求都很高。阅读和写作结合模式不仅仅要运用在老师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结合这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阅读和写作结合这种方法而言,它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可以很清晰地把知识框架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再通过学生针对阅读内容整理笔记,或者是做一些相关的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把其当作一种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四)借鉴阅读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在写作的初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身的情感,学习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通过让学生仿照阅读材料的框架来写作文,留下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读懂文章后,理清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使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流程来仿写。例如,在学习《春》这课之后,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明快,写作手法细腻、富有情致,对春季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十分值得用在写作课程中借鉴。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留心写作手法,通过对文章进行精读、反复读,体会作者的景物描写方法和情境相容的表达艺术。课下布置一篇关于“四季”话题的写作,并根据课文材料内容进行仿写,让学生将在反复阅读中掌握的写作技巧运用在写作中,将阅读中的措辞、情感表达转化为写作实践,结合自己在阅读《春》这篇课文时所产生的情感,和对自己所理解的“四季”中的任意季节进行回想和描述,让学生逐渐学习写作的表达,教师在下节课中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这种方式既有助于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还能够让学生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同时改进写作中的不足。
        (五)读写结合,强化思维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可以对学生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学生写作往往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文章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你认为老舍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有什么独特之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寓情于景,使文章更加丰富。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积极践行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策略,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点,在阅读中融入写作,在写作中融入阅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2):97.
[2]包彦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27-28.
[3]王冰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53.
[4]王超.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5]王丽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