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丽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尚塘镇陈井小学
摘要: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需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是使得学生创新的关键之处。古代文学家曾经说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些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学习来源于对事物的思考,思考来源于对事物的质疑。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许多因素息息相关,既与学习兴趣、想象力、个性情感、审美等内部条件有关,也会被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课程设备等外部条件所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的新颖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大脑潜能发掘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创造力和思维力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期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语言教学中不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语文学科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更谈不上。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对事物形成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要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创造性思维培训策略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是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探究提出疑问,着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中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如小鸟所说的远究竟有多远,生活中像“青蛙这类人”都具有什么特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编写青蛙跳出井之后的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面前负面情绪会一扫而空,兴趣可以广泛,也可以小众,学生的兴趣得到认可会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四年级课文《幸福是什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幸福是什么,以及在生活中有没有让自己感到特别幸福的事,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时间思考并且自愿分享。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外部作用力。学生会在思考中总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树立幸福价值观。
(二)组织开放式讨论,发展创造思维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喜欢提出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组织开放式的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也不能给予否定,而是要认真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想法,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比较片面,要想完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要经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形式思维碰撞,最终不断完善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而组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则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放式的讨论中,学生不需要顾忌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是对是错,只需要大胆表达出来,自圆其说,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同时也了解别人的想法。
(三)精准定位思维着手点,使培养目标具体明确
因为创造性思维有灵活性、独创性、实用性与新异性等重要特征,现实教学中老师普遍比较关注“新异性”这一目标,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简单地附着于“新异”这一思维特色上,却忽视了思维过程如何实现灵活性、独创性,呈现其价值性上,把探究过程的教学简化为追求结果的教学,把科学创新降格为“胡思乱想”。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种辩证前进的矛盾过程:既有发散性思维,也有辐合性思维;既有逆向思维,也离不开顺向思维;既包括求异思维,也包括求同思维,可现实教学中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老师们只倾向于从发散、逆向、求异的思维入手,使得思维过程片面化,课堂表面热闹却无法实现价值的回归。比如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后,有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今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实现哪些至今没有实现的功能,事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观点有这样的评价:“很不错,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工程领域,今后人们可以瞬间实现高楼的爆破、燧道的开凿……”,事实上,“高楼的瞬间爆破”目前早已实现,“燧道的开凿”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去“愚公移山”的水平,但对于这跟纳米技术是否挂边、瞬间开凿是否真有可能这些实际情况,其实教师也模棱两可,充其量只是随便附和学生的思考。不切实际地推崇“纳米技术是万能的”,只要学生说出一种功能,就给以全盘肯定,那样课堂就象一场“传销会”,不但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的态度,还会让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步入死胡同。但如果教师巧于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现实与科学原型中去开拓思考,学生可能会由“鞋垫除臭”联想到“空气去污”,分析认为人类对于PM2.5的整治问题得到革命性的突破,这中间既有求同思维——人类面临的问题来自微观世界,又有求异思维——从固体除臭联想到气体去污。如果让学生尝试从“目前人类已经实现的功能”与“目前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这两个方向出发去探究,则又能同时培养正向与逆向思维两种能力,实现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如果不断让学生在想象后深入阅读文本的一二两自然段,则能守住纳米技术的本质——一种极小的长度单位,这样就能使探究回归理性,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实用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从读写开始,最后进阶到理解和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并融会贯通、合理运用,让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俊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44):163.
[2]布仁其木格.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19(24):286.
[3]李凤娟.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祖国,2018(14):209-210.
[4]张树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03-105.
[5]张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6(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