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玲
长乐高级中学 福建长乐 350200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问题导向的高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是一种趋势。老师应该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高中语文问题辅导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师生互动,让学生体悟文本、与作者对话,同时也是成为高中生获取知识、拓展思维、丰富人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高中语文;
引言:我国的教育在传统模式在影响下,教师很难培养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社会的实践和开放式逻辑思维。然而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合理的应用理论和实践,把教学进行细节化分解,使学生们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有效的进行参与,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宗旨与理念。
1问题导向教学简述
问题导向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方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重点。第二,自学,同学们阅读课文,并逐段进行翻译。在不理解时,留到下一步去解决。第三,讨论,每四人一组,左右各一组,提出自学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答题去解决。第四,解答,要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每一个学习小组负责回答问题的一部分,例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的难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难题也会逐渐减少。教师随后回答其余的难题并解决。第五,自我测试,同学,同学们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自我理解,由同学们相互出题进行自我测试,同学们自己作答,自己拿红笔打分,自己检验学习效果。第六,自结上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次课堂口头总结,选择一到两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做一到两个专题总结,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
2问题设计的基本对策
2.1问题设计策略
在课堂准备过程中,教师把问题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已经为学生所知,这将是无关紧要的伪问题,在课堂上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选好问题之后,教师应思考如何将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问题为学生创造书本与生活能相通的情境,将情境教学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在《秋歌给暖暖》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氛围,询问学生们暖暖在本书中的地位,由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经历。
2.2追溯性问题的思维逻辑
堂课的问题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完美的答案,教师也不必直接给出,从而应该不断地询问,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扩大思考的深度。因此,单靠备课所准备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自我修养,能在课堂上进行随机应变。例如,《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提问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什么而死,对周围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最后再谈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2.3开放性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逻辑思维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他们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还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开放性能提问,大胆的质疑课本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质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相互探索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思维逻辑,培养学生敢于对事物发出质疑、敢于表达自己对事物看法和观点[1]。
3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3.1自主质疑
课堂中,老师应提前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解决办法。语言教师可以在课前设定问题导向预习清单,学生则可以根据预习清单思考问题。透过预习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也能更加关注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在课堂上形成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状态。所以当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他们不理解或不深刻理解的问题时,有更多的时间做延伸,增加学生的阅读量[2]。
3.2互动解疑
交互质疑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来解决课堂难题。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探究,教师也能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实现问题引导。例如,教学《祝福》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文题为什么叫《祝福》,又是在祝福谁?.祥林嫂是哪一类人物典型?文章中多次提到雪,有用意吗?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遇到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班级进行交流讨论。在这种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原来的课堂主体转变为课堂的配角,学生也能逐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3作业扩展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局限于教程教案,要灵活根据学生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基础型、巩固型、提升型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们多一些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选择合适作业内容,逐步的提升语文素养。
结语: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实践与理论,分析学生们实际情况,培养思维和逻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问题导向式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因此单一的以结果即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够全面的。因此需要教师革新课堂评价模式,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地评价其数学学习情况,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将评价机制升级为以学生数学能力为中心的过程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曾梅玲.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以《边城》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21(005):60-61.
[2] 葛夷辰. 以"问题导向"为载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J]. 作文成功之路旬刊, 2018, 000(009):4.
作者简介:林美玲(1981.02-),女,汉族,福建长乐人,学士学位,长乐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