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莫艳萍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以及精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莫艳萍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以及精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可以发挥极大的效益。本文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剖析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与碰撞,我国国民的思想文化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高职院校注重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的教育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导致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的问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陶冶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家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由此可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专业素质高、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人才。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未中断。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创造力的体现,是我国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道德传承以及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组成。中华传统文化大体上由儒家、道家 、佛教等三类文化主流所组成,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博,包括文字、书法、节日、民俗、武术、曲艺、音乐等。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推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够有益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包含的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心怀天下、止于至善等精神至今对人们的道德素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应当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当前我国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我国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形成并发展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为之自豪。我们必须要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启示。将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进行传授,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应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缺乏人文知识素养,他们很少花费时间来阅读经典文化著作,更多地是关注一些消费文化、时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不高。另外,高职院校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其职业的属性,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比较薄弱,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重强调技能的现象。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他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获得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人才是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在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职业技能是不够完全的,不能够达到对高职学生的目标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教育还应当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现代化的高职专业人才应当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以人文精神,强化对高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在往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变,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课程进行融合教学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受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为主,因此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把语文课程设置成公共课的形式,处在学科的边缘位置。高职课程的语文原本要发挥其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性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高职院校将大多数的资源和精力全部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对语文学科以及课程的投入较低,这样也导致了高职学生对语文的错误认知观念,觉得语文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因此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好,很难深层次地去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必须明确语文学科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高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单一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采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整个教学过程纯粹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发挥教学双边活动的作用。高职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而且没有针对性,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佳。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为主,更新的速度和频率较慢,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实践性不高,其知识结构陈旧滞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低下。
        (三)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体系中,语文课程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大部分从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老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而且流动性大。高职院校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观念,认为语文教学的难度不高,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可以完全胜任,这也导致了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重视程度不高。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良莠不齐,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刻,甚至被一些错误的思想所诱导,对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产生不利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必须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来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培养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课程定位,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和密切的联系,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语文学科定位不明确,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语文课程,但是所计划的课时量非常少,课程定位不明确,而且存在随时被砍掉的风险,另外,甚至有高职院校直接不开设语文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定位,把其纳入到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1.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根据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中国成语大会”“诗书中华”等学生们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每次正式开展语文教学之前,邀请学生来分享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和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化著作,从而引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新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和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视听体验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与魅力,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自觉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设置传统文化专题教学,构建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是不成体系、零散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的专题教学,来更好地贯彻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自主编制相关的教材来开展教学,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3.重视传统文化诵读,提升学生的价值感悟
        诵读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诵读,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多样化的诵读形式,读、诵、吟、唱是比较常见的形式。优秀传统文化的诵读内容多以古诗文为主,古诗文具有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获得价值感悟的提升。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1.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活动
        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文化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节日也是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源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究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节日的古诗文、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学生在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去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2.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社团
        高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传统文化社团,并且要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社团,比如汉服社、书画协会、国学社等,学校对这些传统文化社团要给予相应的扶持和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内涵,也能够达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3.开展传统文化系列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系列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服饰文化、传统工艺特色、饮食文化、历史名胜古迹与历史名人等,并且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间的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在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地域文化加深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能提升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当前高职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定位不明确、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高职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当前的不利状况,通过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等课外学习平台陶冶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促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丽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242-243.
        [2]眭婧敏.高职语文教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222-223.
        [3]闫晶,周光大,高虹,王冬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J].职业技术,2018,17(10):87-89.
        [4]张立英,朱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语文建设,2015(35):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