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忠淑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四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朗读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导致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欠佳。因而,我们应该不断尝试,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朗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让学生读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太得当,好多小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是很高。于是,难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去整体感知、感悟,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的培养起语感。这样,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也会慢慢的被培养起来。
介于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尝试,以期找到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在不断的探索、改进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激发小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也探索出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让朗读逐渐吸引了小学生,使他们愿读、乐读,甚至爱上朗读。
一、抓住心理,激发兴趣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抓住他们的这种特点,采取各种形式激励小学生去朗读,从而使其对朗读产生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在班上每天安排了一个“小小广播站”,让朗读好的学生轮流来当小广播员。每当看到别人神气的站在讲台上朗读,其他学生就会羡慕的不得了,渴望着站在讲台上朗读的那个人是自己。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我适时进行引导,说:“你们要好好练习朗读呀,如果你的朗读水平也很高,那么咱们班的小小广播员也会有你哟!”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让他们感兴趣的事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也更愿意去练习。所以,针对朗读,我们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它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好玩、更有趣。另外,如果能够让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那么,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去朗读。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如:诗歌朗读赛、课文朗读比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
二、教师示范,传授朗读技巧
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所以他们的朗读能力是相对较差的,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的进行培养。并且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因而我们再让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应该首先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小学生去思考、去体悟,进而去练习、模仿与创造性朗读。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根据学生特点,选取朗读形式
小学生和成年人不同,单一的形式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学习课上的知识。因而,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培养的时候,不能只是让他自己一直去读,要讲求形式的多样化,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小学生时刻对朗读产生新鲜感,自然而然就会对朗读一直兴趣浓厚。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一)单人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找错误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课文字词和内容掌握的情况。读后让听的同学进行纠正、讲评,这样朗读和听的同学都会注意力集中,小学生朗读的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二)开火车读。这种形式是整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连读的形式。教师可指一名同学读,随意读到哪里,教师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这样读,其他同学会时刻准备被叫起来读,注意力自然集中,同时也会觉得有趣味性。
(三)齐读。可以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还可以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把齐读放在收尾阶段,用于细心品味课文内容。
(四)配乐读。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的选取音乐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五)表演读。就是让小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放入自编动作,将课文“演读”成课本剧,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多种形式的评价,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一)师评。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评语,尽可能从正面引导小学生,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自评反思。只有进行反思,才能有进步。常言道:“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三)纠错互评。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听、说、读、写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重视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由感性思维发展成理性思维。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桂玲.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1):54.
[2]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