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伦 李龑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摘 要:技工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要有过人的技术,还要有过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国学经典课程对于技工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国学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国学教育也将是培养学生们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国学经典;技工教育;传统文化;爱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视技工教育的发展。目前来看,技工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要有过人的技术,还要有过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国学经典包含的内容很广,意义重大,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国学经典课程对于技工教育来说,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国学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国学教育也将是培养学生们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
一、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
一提到国学经典,很多学生会想到《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内容,甚至在我最初上课的班级里,有个学生问过我:“老师,这些书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过了呀,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怎么还要学习这么简单的内容啊?”没错,这些内容的确在很多幼儿园、小学的课本中作为启蒙读物出现过。但是,经典永流传,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是工作以后,这些经典著作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一定有不同的解读,这些内容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并且让我们受益匪浅。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课水平不太理想,正是因为这一弱项,让很多原本阳光乐观的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他们很多人虽然来到技工院校学习技术,但是依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甚至有很多学生开始放纵自己,不努力学习,也不太懂礼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应该让我们引起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而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当下很多学生思想觉悟水平一般,常年都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下,缺乏一些远大的理想抱负和人生目标,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导致学生好逸恶劳,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尚未没有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三观,国学经典著作当中提出,人才的成长需要安身立命,而所谓的安身立命,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国学的方式来为学生打开全新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块,那么给予学生的就不仅仅是一项谋生技能,更是一种生活的技艺,可以说无论学生未来毕业之后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够乐在其中,享受生活。[2]
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是技能成就人生梦想,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哪一个行业,都要懂得先修身才能立业。国学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基本上涵盖了各行各业基本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重新认识,明确自身的生活态度,使用更好的处事方法,这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知自我[1]。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明确人生方向,真正懂得要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真正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懂得很多规矩,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帮助他人。很多细节之处的礼仪规矩,都将通过国学课程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拥有严谨的做事风格和高情商的为人处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的国学教育方式
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这两档大型诗词文化节目的热播,掀起了全民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这种喜闻乐见全民适用的文化节目形式,让我们意识到国学经典教育不仅仅要通过专家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进行开展,更重要的是专门开设一门课程让学生们系统的进行国学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感悟经典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这个年纪学生贪玩、自律性差的特点,如果用传统语文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可能效果不是太好。借鉴中央电视台这两档节目的灵感,我们也可以开设以诵读为主的国学经典课程——国学经典诵读。经典诵读课程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形式新颖,激发学生积极性
很多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文言文的学习,我有个学生是这么和我说的:“老师,文言文太无聊了,字都读起来费劲,译文也很难,还得背,真的太痛苦了!”这位同学可能说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声,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想学了。而经典诵读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我们老师可以用分角色诵读和学生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形式新颖的国学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语言是一种充满感情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气、神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绪。通过经典诵读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进一步感受不同时代的名家大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受。在这些经典著作中,大部分都蕴含了古时候文人志士的奋斗历程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们诵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熟读成诵,无形中可以厚植学生的爱国注意情怀。
(三)增强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文学常识的积累,也可以记忆储备更多的经典古诗词,增强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期中或者学期末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国学经典诗词对抗赛,让同学们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诵读诗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的学习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利用文化的底蕴,来对传统进行传承。国学的核心在于儒学,将儒学作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关注和谐、期盼安定,因此国学对于正处于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有着关键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国学经典课堂的意义在于能够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今后的成长拥有更好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情操[3]。
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课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同时这种教学形式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严峻的就业环境,让学生们懂得把握机遇,树立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够成为一名品德优良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淑娟. 地方文化融入高校国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为例[J]. 名作欣赏,2021,(03):165-166.
[2]黄素玲. 国学经典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汉字文化,2019,(19):151-153.
[3]杨红. 技工院校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分析[J]. 职业,2020,(3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