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罗帆
[导读] 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罗帆
       四川省冕宁中学     615600
       摘要: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促使教育行业迎来更高的挑战。虽然今年疫情的影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但是我国的GDP依然实现了正增长,由此可见,只有不停的探索、创新和实践,才能继续稳步向前。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往小了说,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较大影响,往大了说,对学生思维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的物理教学课堂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老师,要对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继而优化教学,通过高效物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
       引言
       新课程教学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和调动后,以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依据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此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师,就需要通过对合适教学方法的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对传统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进行改变后,利用鼓励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如此在高效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构建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向
       1.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重点内容和关键问题,知识的拓展必须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师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巩固完善,加深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案例中,针对万有引力的教学过程,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先后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如“物体质量的大小是否影响万有引力定律”“有哪些物质适用于万有引力定律”“距离是否成为万有引力的阻碍”等问题。提出疑问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学生通过提问和分析的方式,融入自身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教师的解答和释疑帮助学生找到关键的知识点。引导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印象。
       1.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物理兴趣低迷
       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很少会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式及其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教师们看来,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已经心智成熟,只需要将知识讲解给大家即可,无需想方设法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颖化。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学生们虽然不会像小学或者初中阶段的学生们那样追求足够新鲜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学氛围,但是他们自身毕竟也是有着对新鲜事物的渴求的。因此,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带给学生们以枯燥、乏味、单板的印象,使得他们内心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难以激发,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自然也难以全身心地融入物理学习活动之中。可以说,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物理兴趣低迷,也是导致高中物理学科教学难以获得高质量学习效果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
       2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策略探讨与实践
       2.1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教学,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更为明显的教学优势,它可以通过视频、声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行星的运动》这一课时,只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很难让学生对较为抽象的行星运动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不同行星的运动视频,让学生更为认真的分析“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的区别,以及加深学生对“开普勒第一定律”和“开普勒第二定律”概念的认识。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为学生重点讲解“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k=R3/T2”,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一些习题,趁热打铁,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结合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吸引学习兴趣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合理地调整和改变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重心,把课堂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进行发现和挖掘,而后以自身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为依据,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2.3创设独特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情况下最能调动学生情绪的就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设计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建立物理思维。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妙,对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动能守恒定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创设实验情境。教师通过播放两个小球碰撞的实验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小球碰撞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从而引出动量守恒定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来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两个学生在教室进行碰撞,研究质量和速度对碰撞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能更加立体地认识动量知识。
       2.5创设实验情境,培养生本操作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要对物理资源做合理处置,在教学情境设计时做适当引入,可以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观察实验、验证实验、探索实验、演示实验、模拟实验等,每一种实验都可以对学生感官带来冲击,教师在实验情境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也需要对学生学科能力基础做评估,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制约因素作出梳理分析,以便做出正确设定和组织。
       2.6结合思维导图,塑造物理科学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构造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阐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正确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能让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结语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继续深入学习还是参与工作,都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实践能力。高中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物理老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高效物理课堂,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守龙.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3):69.
       [2]赵开泽.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41):273.
       [3]张生.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教育艺术,2020(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