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王儒珍
[导读] 如今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王儒珍
      安徽省五河县三中教育集团新城实验学校 安徽蚌埠 233300

      
      摘要:如今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问题情境被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发挥效果,这便成为教师所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认知冲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目标。初中数学课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许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引人到教材之中,如今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话,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问题情境创设引人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优化。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1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当学生认识到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重视的情况下,通常就能对这门课程进行更好地掌握。有些初中生没有对数学的重要性进行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其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采用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创设的情景通常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这就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自觉地加强了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其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都将随之而得到显著提高
      1.2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
      提高掌握并运用新知识的效率,是推行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要求之一。在问题情境下,学生更能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合,教师需要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各种问题当中,充分利用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而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新能力。
      2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2.1根据已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新知识大多数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并且新知识也是旧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对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旧知识的正向迁移,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更新数学知识体系。


      以“认识分式”为例,由于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等相关知识,而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两者的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相似的,为了使学生能够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使他们体会到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以复习的方式回顾所学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面积为多少?”“某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低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代数式,并将代数式进行分类,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整式与分式的联系与区别。
      2.2教师要注意创设的情境不应过于烦琐和困难
      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容易出现“度”的把握不够科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问题过于繁琐。有的教师在潜意识中会有炫技的想法,想更多更全面展示所有的内容,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问题过于繁琐,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是问题设置的难度过高。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好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问题设置过多过高,没有考虑到整个课堂时间和学生实际接受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长期下去,难免会对数学产生反感的想法。所以,在进行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度,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创设情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2.3融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新知识时,由于数学知识呈现出抽象的特点,这便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感,对此,教师应落实情境性以及趣味性的原则,将数学故事融入到问题情境中,使趣味性以及知识性合二为一,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掌握知识点,还能够通过故事作为学生思维的过渡,进而更好地体现问题情境的实效性。以“确定位置”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从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并使他们进一步学习运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笔者首先以故事为载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从趣味化的故事中展开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提出:“一天,张老师对全班学生说有位同学现在坐的特别端正,于是学生开始猜测,这时张老师表示没有猜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故事让学生陷入思考中,笔者及时追问:“如果张老师说出了这位同学的位置,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这样便使得学生体会到位置的重要性,并引发了学生观察、联想,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此外,为了使学生认识列和行,笔者还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开家长会,你如何告知家长你在教室中准确的位置?你们能够运用第几行第几列表示某学生的位置吗?”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重要性,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达到“学有所乐”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好教学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除了文中列举的几种外,还有认知冲突型情境、思维策略型情境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教学情境。此外,情境的设置还要有启发性、合理性、开放性、真实性等。
      参考文献:
      [1]马树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科普童话,2020(21):60.
      [2]刘智.浅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