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 胡拥军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下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
        胡拥军
        江西省高安市杨圩中心小学
        33082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下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带动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下面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要高于其他学科。部分学生往往从心里抵触这门学科,一是因为数学知识难度大,二是因为教师上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一学习地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教师的课堂定位和职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定位和职能更倾向于对课堂的“主宰”,强调教师的教学授课;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注重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和辅助。
        2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1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大多学生非常活泼好动,所以,小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融合学习与娱乐,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使得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使得小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其日后学习起到一定帮助。
        2.2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小组合作模式,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落实在合作细则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通过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细致性的分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找寻学习方法,在学习知识时感悟合作的魅力,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数学智慧。
        2.3有利于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应当做出一些改变,这样才能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好奇感,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在此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利于推动课堂角色转变,真正实现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方法
        3.1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为切实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法,以引代教,让学生在引导式的思考中逐渐产生自己寻找学习目标的能力,继而实现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小组合作主题“生活中的圆”,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分析,在学生小组分析中教师可以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此次主题合作活动的目标。


        3.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进行学习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就要加以注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运用到所有的教学内容当中,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交流;而一些过于困难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很难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难易程度。特别是数学课程,其本身就具备较多的运算、公式、定理等,如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选择了过于困难的内容,不但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还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解决问题产生挫败感,而逐渐滋生对数学课程的厌恶和反感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难易度适中的、交流讨论时间较短且可控的教学内容。
        3.3立足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分工
        分组情况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以及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意合理的分组,这需要教师掌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采用适宜的分组方式,促使学生本身个性以及学习潜能得到激发,更加高效地开展组内高效合作。比如,讲到有关“图形”部分的知识时,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而后,将课前准备的剪纸、纸板等教具发放给各个小组,并让学生在组内选出组长,主要负责组织、调配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其借助手中的工具,剪出或者拼出轴对称图形,并总结特点,给出判断依据。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组内分工合作,有的出主意,有的动手剪,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较好地营造了一种趣味性的小组活动氛围。保证小学生可以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还有效提升小组成员责任心,让学生懂得要负责自己的任务,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3.4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导致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因此很多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向教师提问。要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想办法消除这种心理差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事件,然后结合数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还可以在课件上下功夫,将课件做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只有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才能更有力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5针对合作表现,及时给予充分评价
        小组合作情况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评价中,教师应该将不同小组表现,组员合作质量、组长作用发挥等諸多因素融为一体,就不同小组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评价中,对于问题,应该灵活、适时呈现;对于优点,应该大加赞赏、充分肯定。坚决避免评价中只关注结果,却忽略过程的不当思想。针对一些特殊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充当“评委”,站在学生的角度就不同小组之间的合作现状予以点评,教师适当补充。同时,教师也要将集体评价和个性评价合理呈现,对于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参与主动的组员也顺势进行鼓励,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可度大幅提升,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而提供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符合新课改发展趋势的高效教学方法,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此我们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教学中合理进行小组划分,并做好分组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春.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教师,2018(S1):108.
        [2]胡柏荣.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17-118.
        [3]高清华.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