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河北省定州市李油村小学 073000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且当今教育事业正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客观地提升了一个层次。而部分学生自身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故而,这个阶段的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新型知识的适应性,才能帮助避免其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不断地进行重复学习,才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难度比较低,但是教师和学校不能因此就忽视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科目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利用引导方式诱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降低课堂的严肃性,加强课堂的灵活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加强学生思维活力,促进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简化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尽管非常复杂,但是都是建立在简单知识点基础之上,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借助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从而使小学生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一步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例如A同学在看一本课外书,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比例为1∶4,学生又看了25页之后,比例变为3∶7,要求学生借助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计算出这本课外书的总页数。对于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很多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都会出现一头雾水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教师就要借助化繁为简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对此问题的探索,要紧紧借助25页这个条件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比例换算为7∶28和12∶28,这样就能计算出25页所占比为5∶28,学生就能很方便地借助数学公式来计算出这本课外书的总页数,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化繁为简的解题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阅历不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之时,却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将驱使他们主动投入相关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其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据此唤醒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做出良好的保障。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采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在进行“小数除法”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并且有效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为其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结合班级日常活动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班现在有班费24.5元,卖废品又获得16.1元,同学们打算将这些钱用来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如果用来买《少儿科普杂志》,总共能买7本,如果用来买跳绳,总共能买14根,如果买3本杂志,剩下的钱都用来买跳绳,那么最多能买几根跳绳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并在真实解题的过程中促进其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
3引导发散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其发散思维,并且多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小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就会习惯性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够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可行性最好、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的方案,这对其未来的个人发展有益。当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来引导小学生发散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解答“两车相对而开,5h后相遇,一车速度为55km/h,另一车为45km/h,求两车原来的距离?”这一题目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多种解法来求解答案。可以先求两车行驶的距离,然后将其相加;也可先求两车1小时总共行驶的距离,然后再乘以相遇时间;还可设两地距离为未知数,然后列方程求解。当然,为了启发小学生顺利找到多种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然后再让其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小学生在分析他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会有所悟,有时甚至灵光乍现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有效促进自身解题能力的提升。
4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多样化的高效教学方法。近几年兴起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使小学数学的教学逐渐走向正规化、高效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自身的课堂效率取决于其对于这门科目的兴趣高低,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每一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例如,第七单元的《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给出统计图的形状,并让学生去思考怎样能够灵活地运用条形统计图。学生依靠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索,做出判断,从而对知识点记忆会更深刻。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学生要在这些高效学习方法下,去尽力地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点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透彻、更加牢固,更是提升了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以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了更大帮助。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每个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是所有人一辈子都在进行的事,学习兴趣在理论层面上的核心涵义是指一个人主动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这种心理可以转化为推动人们学习的力量,从而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漫长的学习生涯里,学生们都将持续面临数学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地、自愿地投入学习当中,不再将学习当作是一门功课,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快乐,通过不断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周莞婷,陈婷,李欣莲,蔡金法.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信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24-29.
[2]蔡金法,姚一玲.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2-47.
[3]唐恒钧,HAZELTAN,徐元根,张维忠.基于问题链的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一项课例研究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3):30-34,44.
[4]任旭,夏小刚.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