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慧
开平第一中学,529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教学模式中对“学案导学”策略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这样的创新教学策略不光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中有更加清晰的教学思路,还能让学生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根据创新发展教学理念的影响推进数学导学案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鼓励高中阶段的学生应用正确学习方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更完善的学习自信,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分析
一、引言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教师需要应用创新教学策略其中导学案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疏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科学的学案设计正逐步得到统一,不同教师所制造的学案会有同样精彩的效果。以此形成的学案模板,需要教师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再次改造。借鉴模板中学案的合理设计,根据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特点,融入更多丰富知识内涵,才能让学生在指导学案设计模式的影响下,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了解更丰富的高中数学知识,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文化基础。
二、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有着单一化的主要特点,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传承,过程中教师会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形成单一化学案模板的问题。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保持单调一致的学习方法,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真正特点,缺乏科学性,灵活性,创新性的导学案,也会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消退学习热情,无法从导学案的思维中,挣脱自身的思维理念以及解题思路,会成为教师事先制定导学案的复刻品[1]。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在进行综合性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偏差,多种类型的高中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难以让学生具备整体知识思维的混合导向,知识点混淆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导学案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以及导学案设计理念在高中教学领域中的推广。
除此之外,教师长久应用同一导学案模板,也容易造成学案内容错位,教师自身缺乏积极学习的基本素养,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教师专业能力下降,在课堂中无法和学生达成良好沟通关系。二者的思维偏差也会导致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同样教学方法的问题出现,导学案的设计会更加僵化随意,无法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2]。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过程中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创新设计理念,舒缓学生压力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任务较重,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教师在引入导学案应用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适当舒缓压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逐渐放松思考神经有更加灵活的思维模式[3]。
以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导学案设计过程为例,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编写者的意图,导学案的内容中要充分突显训练点和重难点,在教材关键处进行标记,通过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思考,实现知识点的过度和引导。导学案内可以设计折纸实验,让学生了解折痕与桌面垂直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直线与平面垂直条件的探究推理。类似导学案的应用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更多成就感,逐步建立学习自信,舒缓内心考试压力,体验到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对垂直定义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多种情况进行复习。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融合对概念、定理以及公式的重点理解,才能让整个导学案中具备基本数学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编写数学导学案之前,需要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把握重点训练内容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充分了解。
二者相互融合,才能让数学导学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劳逸结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进行充分展现,除此之外教师为了保证科学准确的导学案设计思路还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为不同小组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好思考路径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中实现层层递进式的学习目标。
(二)体现学案个性,注重知识导读
个性化的教学案设计才能避免学案教条化发展,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融合个性化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学案中的问题实现灵活思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体现导学案的科学设计优势。
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学习曲边梯形面积”的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教案化问题出现,新知识导读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曲边梯形面积求法的过程,并以此了解极限思想,求出最终结果。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内涵,而要避免使用教材中的原话知识,以防学生无法通过全新的导学案理解知识,数学课堂因此逐渐僵化。除此之外,教师在导学案中还需要融合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本,灵活思考,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理解定义才能实现导学案的设计目标。类似于 Y=x2与X轴以及X=1所围成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有多种分割方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导学案的科学设计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以及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督促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并给出12+22+32+……+n2=1/6n(n+1)(2n+1)的提示,引导学生尽快总结出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
科学、个性化的导学案内容可以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其中融合的思维问题和训练内容可以让导学案设计方向更加明确,保证高中数学知识的充分体现并且符合新时代下的创新教学内涵。
(三)注重设计核心,培养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设计核心思想,导学案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思维,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正确思考,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问题理论完善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对所学概念和理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例如,在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导学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正确记忆,并且及时总结公式规律。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科学框架体系,避免学生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根据问题链思想让设计内容更加有层次也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清晰,类似于“推导圆方程的过程中,回顾求曲线方程一般步骤是什么?”或者“类比圆的方程建立过程,怎样利用椭圆的几何特征推导方程?”等具有强烈探究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思考过程,提高学习质量。
导学案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在合理应用导学案的前提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发挥真正导学作用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让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因导学案的融合有更显著的进步。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师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核心思想内容,通过问题链让教学思路更加明确,保证数学知识框架的清晰度。
四、结束语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传统的导学案教学方法依旧需要创新改造,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以及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研究,充分体现教与学完美结合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具备更强的学科思维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 南天时. 浅谈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00(020):129.
[2] 靳菲. 浅谈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3, 000(012):120-120.
[3] 仲王勇.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 000(002):P.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