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虹
江西省高安市杨圩中心小学
330821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教学下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手段,通过作业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此还需要做好个性化设计。下面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个性化;作业设计
引言
小学作为重要的教育阶段,让小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数学知识教学,为其今后数学学习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再只看中成绩,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策略进行相关的改变,让其能够适应课程改革变化的需求。而小学生是需要经常监督督促的学生群体,在其自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督导,而数学作业就是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督导方式,也是巩固其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提高作业设计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1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面临的问题
1.1数学作业题量大,布置频率高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来提高学习水平的学科,许多数学教师很认同这一点,往往对学生使用“题海战术”策略。在一些重点小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除平常的课后作业外,在一些考试或测验前,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不断地做题,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面对数学作业多、题量大的情况,学生多会产生排斥心理,丧失学习兴趣,这对其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
1.2数学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不同学生的教育背景、对于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及生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影响,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知识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能够较快解答出数学相关问题,在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容易跟上教师的教授效率,而思维较慢的学生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课程教授速度,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进行设计数学作业时也较为一致,很容易使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无法较快地提高学习能力,因此缺乏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
1.3缺少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有效评价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基本的标准,这样才能够衡量出所做的事情是否高效。小学数学作业应该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审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简单地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处理。但是现在很多教师都缺少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有效评价,很多教师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都不太关心。如果学生作业有一些错误,教师只是对其进行简单提醒,而没有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对了,教师也只是画勾,缺乏一些话语鼓励,这样学生即使是完成了作业,也得不到提升。
2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
2.1控制作业设计数量,坚持适度原则
在当前的个性化作业设计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要一味追求作业设计的数量,还需要关注作业设计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会为学生们布置不同的数学计算题来增强学生计算的熟练度,所以这时候某些教师可能会为学生们设置大量的计算题目。当前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可以转换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于100以内的加法进行分析,找到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学生们通过笔算的方式去求得相应的结果,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不同的计算规律。
如在计算“19+39”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数进行相加,可能会发现计算的难度更大,所以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进行观察,如学生发现19距离20只有一个数,而39距离40也只有一个数,所以在计算“19+39”时可以将其转化成“20+40-2”。通过这一方式,把当前的算式变得更加简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因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更多实用的数学计算方法,在这种适度设计作业的情况下,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计算水平,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收获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欲望。
2.2灵活变换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尝试加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对数学作业进行趣味化设计,如将枯燥的数学题中的要素转换成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还可以试着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图形学习中,基于正方形、三角形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用纸来剪出不同的图形,使其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通过自己动手验证结论,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3设计开放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开放性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所设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符合,同时要注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因果的角度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题,用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这样的题目,有多种求解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解答,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2.4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进行针对设计
在当前的个性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展开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在一个班级内,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作业设计环节,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不同差异,展开层次化的针对性作业设计。比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测试,让学生完成相同的数学题目,结合学生的测试情况来对学生展开分层。
2.5教师要正视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仔细地进行批改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时,较多以书面内容为主,而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难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同时,教师对无针对性的数学作业进行批改时也就没有加以重视,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批改时,只是通过简单的对错方式衡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及数学学习情况,严重抑制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通过学生对于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形式,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及思维方式,掌握学生的具体知识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题目的批改。作业题目的正确与否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部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加以鼓励,使学生通过作业认识到自身进行数学学习时的漏洞,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运用个性化设计理念,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质需求,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贴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作业内容。
参考文献
[1]游凤.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8,000(011):1-1.
[2]王春志.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小作家选刊,2017,000(024):128.
[3]王洪丽.小议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000(04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