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热点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黄金辉
[导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集人文和自然于一体。

        黄金辉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集人文和自然于一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学会将课堂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要不断地在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找到契合点,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此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时事热点;高中地理;课堂实践
        我认为教师要不断挖掘身边的实时热点,并与地理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理念是指在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讲授某一部分的新知识时,有意识的与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有效的衔接。这个时事热点是开放式的,也可能是某一件事,也可能是某一领域。以地理教师对这一热点的讲解和关注来引发学生对本堂课程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开展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现在又提出了新课改,地理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学习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高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的时间倾斜向学生,教师起到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领域的深入探索,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与地理课堂进行紧密的对接,为学生创建课堂情境,逐步培养学生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某一部分课本知识之前提前备课,查找与该知识有关联的社会热点和相关事件,通过把热点事件引入到课堂中来,与课本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这一节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先把我国的自然灾害事件,比如汶川地震这个话题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跟学生聊一聊汶川地震的情况。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现在是高中生的学生们印象不是很深,这是发生在我国比较大的地震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造成的损失比较惨重,人员伤亡也比较多,地震发生的时候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感人事件,比如说可乐男孩等等,这些故事都可以介绍给学生们进行了解。当教师讲完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背景以后,就已经调动起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课前铺垫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把课堂的重点过渡到课本内容知识。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详细情况进行讲解,并对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所要掌握的预防逃生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拓展开来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们日常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就将课堂知识内容与社会热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用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设计与热点相关的地理题目紧密联系考试方向
目前高中生的考试出题方向大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非常注重实际应用性,往往是通过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来考察学生其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要点,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领域宽广、内容繁杂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本身对地理教师来说就具有挑战性。地理课本中就有有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学生单单靠课堂上老师讲,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知识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以新课改为背景,这也是强调对高中生养成在实际生活中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对课后的练习题也要进行设计,在选取课后练习题的时候也要注重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某一个社会热点对练习进行延伸。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并把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和地理知识进行紧密的关联,逐步培养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这一节的教学中,一个表面需要综合考察西半球地区的题目,实际要考察的是西半球的河流等问题。我认为目前学生试卷当中综合性的小题是穿插在一个大的题目里的,前提需要与社会热点有联系,能够使实际与课本知识的距离缩短,加强大题目小题目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分析这类题目的中,逐步养成惯性的对问题进行思考,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能力,养成对日常时事热点持续关注的习惯。事实上,目前高中地理的信息量很大,如何才能让学生能够领悟其中的真谛需要教师思考。教师要花心思利用好课堂,把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们展示出来,把课堂变成集教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场所,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堂,愿意置身于地理课堂学习,以激发出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愿望。
三、开展课堂讨论积累热点知识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到生活里的能力。教学大纲也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和培养,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也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让高中学生在发现问题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将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课堂学习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种模式也可以提高高中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适应这种变化,思维上有效转变课堂主客体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这样一种关系,才能为新课改奠定良好基础,让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将时事热点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给传统教学方式以冲击,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思考,如何将时事热点引入到教学中,让它发挥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备课,搜集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课堂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针对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或者提问,这样做就是用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能力,做到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实际生活解决难题。另外,也可以在每次新课程开始之前,由小组成员分享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热点话题,话题是开放式的,既可以是某一个地区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某一个城市的活动,再或者是大家熟知的著名景区的热点新闻等等,在学生做完分享以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关注到的热点话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向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系的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在这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室要带领同学进行问题的解答。这种通过小组分享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独立查找相关知识链接的能力,又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某些知识点进行仔细的分析,从中提炼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考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或者练习更有针对性,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热点问题中,找到与地理课本知识相关的切入点,通过不断拉近热点问题与课堂学习之间的距离,培养高中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会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的锻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身边生活进行衔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万珍珍,彭渤,熊胜男.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10):89-90.
[2]陈少芳.高中地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高考,2021(07):11-12.
[3]朱红蕊.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