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志
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256600
摘要:体育节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文化的引领,田径运动会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体育的需要,开发体育节,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思考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体育节|锻炼|文化|育人
提到体育节,往往容易联想到田径运动会,传统田径运动会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发广大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检验一所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口号也激励着孩子们不断进取、永不满足、超越自我、敢攀高峰。
一、体育节指导思想的确定。
我们体育节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指向所有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同时也十分重视体育育人作用的挖掘。
1.人员参与度。
通过调查,运动会的参与度一般为20%--30%,主要针对田赛和径赛的比赛项目,体育节则遵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png)
此表中可以清晰的发现,运动会只有田径项目,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比赛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为竞技目标。这样的模式适合竞技比赛,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不够科学的。而体育节的项目设置,趋于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有竞技性、还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用征文、绘画、合唱、演讲等形式挖掘体育的育人作用,更能将体育推向“更宽、更广、更美”的教育领域。
体育节项目的设置有如下特点:
(1)体育节项目设置与学校特色项目相关联。
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一般学校均有两项以上的体育特色项目,我校实施模块以来,特色项目需要三到六年级分层实施教学,均需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学校的代表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特色项目的建设重在普及,体育节可以在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节是学校特色项目年度系列竞赛活动的重要节点。系统架构各特色项目的各年级项目达标和联赛内容,建立年度联赛和体育节总决赛的制度,将特色项目的成绩纳入体育节总成绩。
(2)与学生体育俱乐部相关联。
我校自实施趣味大课间以来,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时间,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门类越来越多,健美操、飞盘、花样跳绳、柔力球、轮滑等一百多个学生自选的俱乐部深受学生的喜爱。进行体育节开幕式社团成果表演,既是给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是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
(3)与校园吉尼斯相关联。
我校一直坚持“校园吉尼斯”挑战,对于速跑、一分钟跳绳、攀岩、空竹等等多个项目,产生四十多项校园记录。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申报体育项目,自主选择项目和伙伴锻炼、挑战与被挑战、不断创造新记录的项目。学校全年结合学生项目申报,定期举行分场挑战赛。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挑战吉尼斯”年度争霸赛纳入体育节,多元化、趣味化的项目,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促进学生体育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进行学科整合,与多个学科相关联。
提倡综合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体育节也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又一途径。开幕前后结合体育节主题进行主题班会,开展体育专题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的文化,提高体育的认识。我们开展征文、诗歌朗诵、会旗会徽的设计、书画展、合唱比赛等活动。整合多种资源,与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联合,实现体育节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二、体育节主题的确定
目前为止,我校共举行了八届体育节。2012年首届体育节,以研究各个城市文化为主题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确定了“城市运动会”为核心的授田首届体育节。开幕式上,当时的五年级各班分别展示了对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滨州等九个城市的文化研究成果。当时的场面之宏大、设计之新颖、形式之活泼、影响之广泛、学生之喜爱……都是空前的,此届体育节也开创了授田体育研究的先河。
2013年至2015年,分别举办了“让童心飞翔”第二届体育节,“我与健康的约定”第三届体育节,“动有所长,魅力授田”第四届体育节(民族运动会)。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首届体育节的形式和指导思想。
2016年,体育组总结和吸取往届体育节的优势,分析不足,将“健康自选超市”引入体育节,并开始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此次体育节,学生参与度超过了以往每一届体育节,达到了68.4%。为体育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思考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2017年,第六届体育节主题定为“追寻体育的意义”,此次体育节首次采用“定向越野”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体育节的主体项目,并且初步开始应用竞赛的地图。
2018年,我们举办了以“历史运动会”(研究三国文化)为主体的第七届体育节,并确定了“全员参与,一个也不放弃;真诚参与,一点也不虚假;快乐参与,一点也不做作;文化参与,一点也不庸俗。”的指导思想。此届体育节,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100%,全员参与。部分学生参与项目达到三项以上。同时因与五年级“三国主题活动”的结合,使得本届运动会的效果达到了空前,也成为了最成功的一届体育节。
2019年,我们开展了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科技对体育的影响,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使师生对体育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体育节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节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在校园中,不仅有庄严,也有生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运动的生机勃勃,都在展示着运动的痕迹。体育节的举办,是每个学生都爱上运动,都积极的参与运动,大大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2.实现和开拓了体育的“育人”目标。
体育节的举办,进一步研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身体素质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学生的锻炼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实现了深度的学习和思考,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更深度理解。
3.对下一步的体育工作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学校的体育工作设计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体育节是一项复杂的体育工作,体育节的开展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合理的规划,更有序的推进,更高效的执行,更深入的锻炼,乃至提高体育节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育人功能都提供了有益借鉴。
体育已经不是仅仅运动那么简单,以“体”育人,发挥体育的最大作用,是每个体育人的追求。体育节是体育的盛宴,以体育节为轴心进行综合实践研究,使全校学生在体育节的健身锻炼、文化研究和艺术欣赏中放飞理想,既保持了原来的“更高、更快、更强”,也实现了“更宽、更广、更美”。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2]张勇卫.教改前沿——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节”变革实践。江苏:体育师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