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杜健
[导读] 本文通过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论述,结合新课标对中学音乐课的基本要求,

        杜健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蒙古族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论述,结合新课标对中学音乐课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三种新模式,即:“提问—探讨—体验”模式;“选择—创作—表现”模式;和“超文本—多元性—生活化”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标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引言】中学音乐课堂是实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要使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出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已逐步显现,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突破传统束缚,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由音乐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音乐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规定了课程与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互助作用形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是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较好优效性和操作性。
二、传统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教材为中心
学科在综合发展,学科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的课程要朝着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过去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我们不敢去超越学科一步。以前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中心,不太考虑学生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发现我们教的方法都是一种模式,所以我们的学生会烦,我想这才是今天的教育最重要的。所以说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 采用教导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主阵地。我们要使学生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合唱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三、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构建一种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
音乐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会意的微笑、亲热的手势,恰似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求知心扉,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在零距离的接触中,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钥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
2、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成为教师自我意识的反思过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音乐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呢?课堂教学前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的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流程图的制定等等,进行的反思,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新课教学、活动展开等等,进行细致的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3、音乐课堂教学需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你从某些孩子的眼里看到冷漠的目光了吗?你觉察到一些孩子孤僻行为了吗?为他们而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给他们民主自由的课堂,还他们属于他们的权利。用亲切的声音,用赞赏的眼神,蹲下身去,从你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美的教育。
四、初中音乐课堂新教学模式探究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思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念,结合自己在音乐实习教育实践中的体会,我以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提问—探讨—体验”模式
“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力求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质疑提问的学习环境。如教歌曲《共青团员之歌》时,让学生欣赏一次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首歌开始采用齐唱,而后来用二部、三部轮唱的形式。教师不作回答,而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在强调歌曲时代背景后,再次欣赏歌曲,让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意境中体验、感悟这首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是音乐获得的艺术效果的原因。
2、“选择—创作—表现”模式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新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在戏曲百花这单元中,让学生认识锣、鼓、钹、小锣等打击乐器,教师由一种戏曲引导学生自选乐器和创编声音去表现这一剧种。此时教师不是用固定思维模式去限制或否定他们,而是敏捷地去捕捉某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充分自由地积极参与,创作欲望、表现欲望都得以展现。
3、“超文本—多元性—生活化”模式
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实践性原则下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组建各类艺术兴趣小组;学校可联络县文化馆,聘请艺术专业人员为辅导员,为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兴趣小组。
(2)开展音乐活动;如:组织校园歌曲合唱比赛、学生才艺表演、文娱晚会、声乐擂台赛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
(3)将音乐融入生活;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的心灵,培养人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把音乐融入于生活。每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小型家庭音乐会,社区音乐活动等。
五、结语
总之,音乐课堂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成长”的乐园。新的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并不神秘,当我们充分认识它、了解它,并付以实施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依旧是那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依旧充满生机,让枯燥的教学远离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中,找出适合自己模式,让音乐教育越走越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