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大理 671000
一、概述
狮子口片区位于宾川县城东侧3.5公里,过去是全县主要砂石开采区,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风扬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进行生态修复已经势在必行。本项目涉及面积约114.3公顷,其中已开采面积约66公顷,涉及矿权8个,边坡20个,最大边坡高度约170m。目前涉及矿权已全部到期。针对该5个现状关停矿坑根据原则因地制宜、因矿施策、一矿一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功能修复、附属工程等。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果园场地平整,配套截排水沟,边坡堆土反压,削坡造台,边坡防护,附属设施等工程。
.png)
.png)
1、2号矿坑修复前 1、2号矿坑修复后
二、多措并举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一)矿坑削坡造台工程
(1)5号矿坑位于现状山体顶部,为设计范围内最高点,现状平均坡度约1:2,矿坑边坡为岩石边坡,最大高差约60m。5号矿坑南侧为现状4号矿坑边坡,北侧为6号矿坑边坡,结合四号矿坑北侧边坡及6号矿坑南侧边坡,依据5号矿坑整体隆起的地形优势,对5号矿坑及两侧边坡进行整体削坡成台地,形成不大于25°的坡地及10m平台,分为4级坡地及3级平台。
(二)堆土反压工程
1号矿坑现状平均坡度约1:0.75,矿坑边坡为岩石边坡,最大高差约110m。2号矿坑现状平均坡度约1:0.7,矿坑边坡为岩石边坡,最大高差约100m。
(三)场地内坡顶、坡面及坡脚截排水工程
本次生态修复设计拟在削坡造台的5、6、7号矿坑及3号矿坑东侧土质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坡脚及平台设置排水沟,并依据场地竖向设计分段分块汇水后分别排入现状冲沟内。
(四)矿坑生态修复工程
1、边坡喷混植生
4、5号矿坑削坡造台,边坡坡率为1:1至1:1.5,坡面采用喷混植生工艺种植草、灌木。削坡后形成的岩石坡面采用挂网喷混植生护坡绿化,选用混合草种,草种首选禾本科,其次选取一定数量的豆科、藤木、灌木和矮生树。禾本科采用扭黄茅、牛筋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等“先锋”草籽,灌木类采用车桑子、紫蕙愧、马棘、野蔷薇、荆条、小叶女贞、夹竹桃,种子均匀混合。
2、坡脚绿篱防护带
1、2号矿坑边坡仅做坡顶土岩交界面局部修整,3号矿坑西侧岩质边坡仅对坡顶几乎垂直的边坡进行修整,其余部分保持现状,则边坡存在局部坍塌、落石等风险,为保障安全,本次设计拟在现有边坡坡脚种植宽度不小于边坡高度的绿篱防护带,种植滇朴、桂花、桃树等乔木,最外侧种仙人掌,起到围挡隔离的作用,防止人畜进入边坡落石危险区域。
3、平台乔木种植
矿坑边坡采用削坡造台工艺,所形成的平台覆土后进行乔木种植,平台宽度≥10m,平台乔木种植详见设计图,结合边坡坡脚护脚墙、排水沟设置,并在平台中部设置2m宽游步道,达到坡面防护、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及生态修复的目的。
4、林地恢复
本次工程范围内矿坑周边现状林地、坡地内植被稀疏或已被破坏,2、3号矿坑部分范围属于省级及以上公益林,且施工期间降临时占用部分林地,生态复绿工程对这些坡地进行植树造林,种植的乔木类型红椿、香樟、云南桂花、杨梅、槐树等。恢复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场地平整——客土覆盖——树穴种植土换填——植树造林。
(五)果园场地平整工程
5号矿坑结合4号矿坑北侧现状边坡削坡形成台地,经竖向设计,共形成四级坡地及三级10m平台,坡地坡度控制在25°以内,坡地覆盖客土后作为果园种植区域。
(六)智能灌溉工程
为保证边坡喷混植生、防护绿带、平台绿化及其它生态植被恢复绿化总面积约49万m2(其中18万m2为果树种植场地)的绿化喷灌用水需求,进行本项目喷灌系统设计,设计采用全自动喷灌的灌溉方式,不设置人工快速取水阀,能有效保证项目区绿化喷灌用水的需求。
三、财务平衡分析
通过财务分析,本项目总成本费用为19761.89万元。
现金流入=经营收入=24678.32万元;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总成本费用+增值税及附加=23385.91万元。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58%,财务净现值(I=6%)为101.54万元,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2.94年,总投资回报率为5.33%。
以上指标表明,本项目财务平衡能力较强,能够回收项目投资,且满足银行还款的要求,在财务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四、预期效益
环境生态效益:项目能够修复现状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供群众休闲游憩的郊野公园。
社会效益:本项目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典型的公益性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也为其它矿山生态修复树立一个典型工程,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
经济效益:一是可产生果园约350亩果园种植地;二是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59.96万元,单位面积价值83857.3元/hm²。
五、结论
项目的建设能够产生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示范效益,对推动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通过本项目可探索出一条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路子,为今后同类矿山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作者简介:杨石全,男,1986年生,云南省剑川县人,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副经理、采矿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业开发、矿山开采设计、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