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科技在运输行业的应用和卫星导航技术的普及,通过技术手段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已应用到了物流管理、交通事故处理、路线优化、智能过路系统等方面,有效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国家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针对其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也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予以了制约和限制,保证其良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运输系统
前 言:将计算机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进行有机融合,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一次大胆探索,也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企业基本规模在不断扩大,运输车辆数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随着规模的扩大突破新高。基于这样的背景,安全管理人员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道路运输安全状况、车辆交通信息、事故发生率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执行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固发展。
1 信息技术在交通统计中的应用发展概况
自从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动工修建以来,我国已相继建成了数十条高速公路。依托于高速公路网络,我国的交通道路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的要求是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舒适。但是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挤、系统管理水平低下等,都严重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效率。如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好交通运输,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而现实的研究课题。
因此,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中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计算机的应用是实现交通运输统计管理的基础工作。近几年来,交通运输统计管理工作中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遇到的问题
2.1交通部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缓慢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并不代表着道路运输管理统计中的计算机技术也能飞速发展。由于道路运输管理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是由上级部门统一配置,软件等系统也由上级部门统一研制开发,这些硬件和软件通常是上级部门开发来完成管理目标的,使得基层管理部门缺乏应用的积极性,造成动态生成的道路运输统计数据不能被准确、及时的掌握,制约了道路运输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技术性的滞后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上也显得漏洞频现,造成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的缺陷和漏洞。这不仅对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整个交通部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是一项巨大的损失。
2.2应用于交通管理统计的信息化工作不扎实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存在许多问题,部分道路运输部门只注重收费,而轻视管理,这就造成了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的松懈,有关道路运输方面统计工作的方法也一直无法改善,存在着计算机管理统计技术不扎实的巨大缺陷,没有将统计方法适当地应用于信息技术当中,在统计工作中又没有与道路运输管理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缺乏技术的配合与支持。有些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人员甚至对一些统计报表敷衍了事、漏报误报,严重影响道路管理统计中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2.3道路运输部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运用不透彻
由于道路运输部门的信息技术相对其他领域来说,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导致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明显不透彻,在一些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由于计算机操作的失误或者完全不会操作,打击了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来讲,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有责任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由于当前存在行业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才导致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制约了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的发展。
2.4缺乏道路运输管理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缺乏道路运输管理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双能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难以得到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道路运输部门也尝试着推进现有的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研发出新型的智能的管理统计软件,但无奈缺乏这类双能复合型人才,无法开发出这类软件,制约了道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一些道路运输管理统计中的复杂难题还是无法解决,例如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技术仍然依赖人工来完成。
3 交通运输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3.1卫星导航系统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导航技术,其中,主要涉及到车辆检测和道路提取两种技术。现代信息社会中,导航技术系统已经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道路边界进行识别,对前面行驶车辆距离进行测量,从而确保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1]。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假设某地区城内共有300多万辆机动车,若每天每辆车能够在行驶道路上哪怕节省10 min,则总计每天便可以省出80年。若该市有40%的机动车安装动态车载导航仪,便能够有效节省16%的出行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27%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全国机动车均安装动态导航仪,则不仅能有效节省机动车出行时间,还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机动车辆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物流大数据
截至2019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数5191万人,比2016年增长3.6%,年均增长0.9%,面对日趋发展壮大的物流货运,我国物流业急需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为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物流货运模式。经过对海量数据清洗、整理、深挖价值,为客户提供包括定位、油品、保险、数据开放等在内的服务,以及为相关家庭提供生产、生活保障。车辆动、静态大数据对货运行业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为物流企业带来的管理精准、体验多元、服务便利等诸多优势使货运物流不再小、散、乱,转而走向智慧化、信息化。
3.3交通事故处理
在交通安全事故处理上,计算机信息系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手工绘制的现场图能够用计算机来替代,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便能绘制出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的现场图,其制作速度与准确性要高于手工绘图。随着交通枢纽的发展与车辆的增多,如今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事故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便为现场图的绘制。除此之外,在绘制现场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汽车碰撞的运动学与力学模型,并将理论与现场勘查的实际资料相结合,对事故发生的过程采用动画输出的方式进行模拟,能够科学、快速地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实车碰撞试验过程中建立运动学与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勘查的资料,可对事故发展全过程进行模拟。对于CAP内数据传输的设备,需要确保其事务在CAP结束前的一个帧间隔内完成,否则便需要推迟到下一个超帧的CAP中进行处理。
3.4自动收费系统
在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车辆收费属于重要的环节,在当今的运输管理中,不停车收费系统已经成为运输管理中先进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自动车辆识别系统、车道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部分组成,与传统的收费系统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有效减少污染与车辆延误,杜绝票款流失,同时也能显著地提高车辆的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等[2]。该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是非接触式射频卡,对车辆进行识别与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高速率的半双工协议,该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辆不停车收费。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该系统采用的是微波数据传输技术,因而可能会产生或受到一定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各车道间互相干扰的状况。RFID 作为 ETC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具体方式为对进入入口的车辆采用 RFID 阅读器识别 所有车辆信息,并将其写入车辆电子标签中,当车辆进入下一个 ETC入口时,RFID 阅读器便能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经过系统处理后可扣除相应的费用。
3.5道路自动监测
信号灯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便是在交叉路口给不同方向的车辆制定了秩序,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与缺陷,再加上人力不足,因而导致信号灯在应用中不够智能,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运作。因此,安装自动监测系统便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及路面积水等事件,在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录像后便自动报警,指挥中心能够实时显示具体的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也在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信息社会发展至今,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为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统计工作提供了先进工具,让图、文、数、表、声一齐为现代统计服务。日后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对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管理事业的发展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小梅,石树舒.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4:9
[2]修景田.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4:178+180
[3]朱亮.刍议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