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涛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山东 德州 253076
摘要:基础教育的发展向着以人为本,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在地理教学当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不断掌握关键的能力和形成必备的品格,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的,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需要瞄准核心素养,来提升高考地理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高中的所有学科中,地理属于较为重要的科目,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下,对于热爱地理的学生来说,其更应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高中地理的综合性较强、学习难度较高,且部分理论知识的内容由于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少,显得晦涩难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 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现阶段很多教师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忽略了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思考地理知识。地理教育难以突破课堂教学限制延展至课外,并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保障。第二,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地理教师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开展地理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格以及学习需求的差异性,这种照本宣科的地理教育模式影响了师生互动,造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教育也可能因此沦为填鸭式教学。第三,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应用趋于模式化。虽然部分教师尝试在课堂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教学法,然而提出的问题过于浅表化,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影响了教学质量。
3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加强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必须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出符合现代化教学节奏的教学模式以及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当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都会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教学。在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会逐渐消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主动意识,从而不愿去主动学习地理。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提高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以及重要程度,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提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创新性。例如,教学“城市功能分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学生生活的城市环境展开教学,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了甘肃永靖县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以及绿化带或者其他设施的分布作为教学情景,并在此情景当中引入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些功能区设立在这些地方”。由于学生对永靖县周围的环境都比较熟悉,所以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具体概念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更快掌握该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
3.2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构建智慧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因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例如,仍然以“气旋”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台风的形成”的相关微课,但是不由教师讲解,而是由学生尝试分析,借助刚刚学的气旋知识,分析台风形成的原因等。这样的课堂,充满探究与未知,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与反应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完成由书面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变,而非由教师单方向给学生传递知识。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力,组织开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形式,积极推进学生思维走出课堂,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3.3 有效借助地图,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首先高效借助地图设置综合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大气运动”的教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空气冷却或受热后引起气流的下沉或上升,即大气的垂直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形成不同差异,造成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知识内容为大气运动的基础,进而围绕大气运动探索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教师在讲解上述知识点时需明确为学生理顺前后因果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组织地图,如热力环流示意图、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等等。上述地理知识均无法脱离地图辅助工具,教师运用地图时应坚持逐层递进和全局设计原则,紧贴学生最近发展区,借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每个板块都需纵横联系,首尾呼应,借此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目的。其次围绕地图认知规律架构培养综合思维的桥梁。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是否清晰有序和教师是否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有关。教师应当明确地图阅读的有序性并基于此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如先阅读地图外部,再阅读内部,从整体把握地图内容,再重点突破局部。更应按照地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注记等一系列基本要素构建地图思维链,实现综合把握。
3.4 有效利用问题式教学方式
在高考地理复习课堂上,教师要重视问题式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利用问题来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在复习教学当中要将问题作为线索,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问题来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在复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顺序来进行,从而设计出精细有深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有效提高地理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
4 结束语
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教师在高考地理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将地理核心素养有效渗透到教学当中,对典型案例进行精心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对学生技能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得到深化和拓展,不仅提高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志玲.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微课研究[J].智力,2020(31):151-152.
[2] 范雪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70-71.
[3] 尹海霞.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60-61.
[4] 于蕾.“教学课程包”在高中地理在线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32-33.
[5] 扎西东智.浅谈藏区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2.